許文龍具藝術天分,他的兄弟姊妹也都能畫,台南奇美博物館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牆上掛滿了許文龍家族畫作。最醒目的一幅油畫是許文龍畫的「琴韻少女」,主角是一位彈琴的金髮碧眼美少女;另一幅一九五○年代作品「憶」,描繪的是森林裡一名長髮飄逸女子,兩幅畫作展現了許文龍的浪漫氣息。

「他們在祈禱,你聽到後面的鐘聲嗎?」許文龍從小喜歡音樂與美術,小學時,日籍老師大友介紹米勒的名畫「晚禱」,那幅畫讓他非常感動,啟發了他一生對繪畫的熱情。光復後,藝術家郭柏川曾在台南免費教授素描,許文龍特別跑去拜師學畫。他說,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只要有筆和紙,隨時隨地都可以畫。

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透露,許文龍事業有成後,主動請老師教授兄弟姊妹們畫畫,並且以獎金鼓勵他們。在博物館的一角,有許文龍的大姐許碧娥的「湖畔風光」、二姊許錦雲的「秋意正濃」、大哥許鴻彬的「風景」、五姊許仙桃的「櫻之戀」等作品,令人驚豔。許文龍退休後,也嘗試雕塑,他希望透過這些雕像,讓年輕的一代了解歷史。

許多來到博物館的訪客看到許文龍年輕時的畫作「憶」,很好奇那位少女是他的夢中情人嗎?許文龍笑說,年輕時忙於創業,初戀情人總是藏在心裡,並未採取行動,直到三十歲才結婚。

許文龍年輕時頗有女人緣,曾是舞林高手,創業初期交際應酬偶爾陪客戶到舞廳去,總是被小姐們包圍。當年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在銀行工作的廖秀蘭,結果廖秀蘭對他一見鍾情,主動向媽媽說;「這個我中意。」結婚過了半個世紀,許文龍仍然不忘讚美住在日本的太太「真水!」。

許文龍婚前曾向太太提出兩個要求,第一是學習鋼琴,第二是陪他釣魚。不料,結婚後,廖秀蘭對鋼琴的興趣不大,心想婚都結了,學了幾個月就停了;至於出海釣魚,也只去了兩次,因為「怕曬黑」而作罷。許文龍笑說,「結婚後,太太比較大,我不敢勉強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