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國政府對傳統媒體的管制,催生了以網路為媒介的新媒體傳播。雖然他們仍要面對一堵網路「高牆」,但仍試著衝撞出一道光芒。
網路出現打破了中國媒體控制的「鐵桶」。第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出現在2001年7月,廣西南丹龍泉礦冶總廠發生事故,81人死亡,礦難被隱瞞了17天。人民日報記者獲知消息後,給人民網傳回第一篇公開報導《廣西南丹礦區事故撲朔迷離》,最終礦難得以真相大白。這是中國網站首次獨立發布有影響力的新聞報導。
網路傳播推動新聞自由
由於當局的媒體管制,在一些突發事件的報導中,傳統媒體往往集體缺位。在這樣的情況下,自2006年起,催生了一批借助網路、手機等方式,利用突發事件和政府禁令的時間差,有意識、主動向外界發布資訊的「公民記者」。他們的報導因此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補充資訊來源。「公民記者」的說法2006年首次出現在中國官方媒體中,當時一名叫「老虎廟」的網友自己騎著自行車去西北,把自己在沿途中看到的情況報導出來。2007年3月,周曙光通過網路發布重慶「最牛釘子戶」維權事件,則是公民報導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因「公民記者」參與,2007年起,中國發生的每件重大事件,特別是公眾應該知曉的,幾乎都沒有被徹底遮罩,都被報導出來。
2007年,「微博客」(Micro-blog)在中國網路得到較快的發展,也很快成為資訊傳播的主要管道。在2008年的西藏314騷亂及2009年新疆75騷亂中,現場的資訊都是線民通過微博客向外界快速傳播。微博客在75騷亂的突出表現,也直接導致當局關閉了包括「飯否」、「嘰歪」在內的大批國內微博客服務及境外的Twitter。不過由於Twitter本身的開放性,大量的第三方網站幫助中國線民繼續活躍在Twitter上,發布和傳播關於大陸的新聞資訊。現在基於Twitter中國資訊傳播體系已經建立,對此,當局可以說是毫無辦法。
網路民意走進現實生活
資訊相對自由流通後,網路也慢慢呈現其對現實的干預能力。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報》披露大學生孫志剛在收容所死亡的事件,網路上抗議聲浪此起彼伏,形成聲勢頗大的輿論浪潮,各方力量最後促成了收容制度的廢止。同在2003年上半年,SARS爆發,廣東北京等地官方都隱瞞疫情,造成民眾恐慌,最終北京市長孟學農因隱瞞疫情而下台。此次SARS危機中,網路充分體現了它的作用和獨特的優勢,人們在傳統媒體上不能發出的聲音經過網路傳遞出來。
大陸為數眾多的線民,往往體現奇妙的智慧疊加效應,產生了「圍觀」(動員線民關注特定事件)、「人肉搜索」(動員線民搜索特定人士資訊)等特別的網路現象。「周老虎」事件就是個典型的例子。2007年10月,陝西鎮坪縣農民周正龍聲稱在當地發現了華南虎,當地政府為此背書。此後一年,大陸線民從數碼成像、生態環境、現場模擬等各個方面展開了鍥而不捨的「打虎」行動,力圖證實華南虎照片為假照片。網友通過「人肉搜索」,找到了製作假虎照片的年畫原型。2008年6月29日,陝西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宣布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照片是用老虎年畫拍攝的假虎照,除周正龍涉嫌詐騙罪被提請逮捕外,省林業廳及鎮坪縣13名官員受到行政處理。輿論大多認為這是「網路的勝利」、「線民的勝利」。
「人肉搜索」的行為儘管有時存在洩露隱私等爭議,但毫無疑問已經成了中國線民最強大的武器。2008年底,深圳海事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林嘉祥涉嫌猥褻女童的視頻被放到網上而丟官;南京江甯區房產管理局局長周久耕也因在房價問題上發表言論激怒了線民,被線民通過「人肉搜索」發現他抽「天價煙」、戴「天價表」的照片。周久耕因涉嫌受賄在今年10月10日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
中國線民通過網路干預公共事務的例子不計其數。針對「周老虎」事件,《南方都市報》當時曾發表頗為樂觀的評論:「中國人作為個體的公民理性正在形成,他們已經為參與公共事務作好了準備;而以網路傳播和動員為基礎的公民組織
(文轉B5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