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推薦我看《項塔蘭》,特別指出她喜歡上集寫到貧民窟的部分。我買來後才發現真是一本奇書,首先作者就已經夠奇了:葛雷哥里‧羅伯茲,澳洲人,學生時代是激進的反戰、反政府運動者,大學講師,後來染上海洛因毒癮,犯下24次搶劫,判19年徒刑,兩年後逃獄,用假護照去了印度孟買,八年後在德國被捕,服刑期滿,出獄後寫了《項塔蘭》。

這樣的人生,死於非命的機率真不小,幸好他活到寫出這本書。小說主角林巴巴(孟買居民給他起的名字)就像作者本人一樣流亡印度,隱身在孟買貧民窟,見識人間極殘酷與極溫暖。貧民窟物質條件很差,糞坑的味道得靠線香來驅散,睡覺時老鼠在屋子裏跑來跑去。沒有多餘的奢侈時,人回歸到原始的需要,在互相幫助滿 足生活需求上建立起友誼,一起開懷大笑、抱頭痛哭、打架、爭吵、欣賞、信賴……。

《項塔蘭》上集有個經常出現的比喻,叫做「博爾薩利諾帽測驗」。博爾薩利諾帽是一種兔毛做的高級帽子,測驗這種帽子真偽的方法,是把帽子捲緊成筒狀,穿過一隻指環,然後展開,如果帽子還能彈回原狀,沒有折損,才是真正的博爾薩利諾帽。一個外國人融入孟買生活的過程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博爾薩利諾帽測驗」。當孟買導遊普拉巴克開始帶林巴巴去看孟買「觀光客止步」的一面,貧民窟,黑市,大麻窩……,林巴巴意識到這些「黑暗之旅」有測驗的味道,外國人太不喜歡或太喜歡這些地方,都可能通不過測驗,因為那顯露他身上還有多少觀光心態:是個外人、或有可能融入真正的孟買?

我在想人生也給了葛雷哥里.羅伯茲好一番「博爾薩利諾帽測驗」,心裡還有什麼多的、不能接受的,大概通不過那個指環。葛雷哥里.羅伯茲一再提到印度人最懂得愛,我猜想或許因為那是個充滿「博爾薩利諾帽測驗」的地方?生活的艱辛測驗使人放棄放言高論的愛,來到看似卑微、實則純粹的愛。

在《貧民百萬富翁》大放異彩的那個奧斯卡金像獎之夜裏,該片電影音樂的得獎者上台致詞時說:「在我一生中的許多重要時刻,我選擇了愛,而不是恨,如今才能站在這裡」。與愛一起出現的關鍵詞是:「時刻」與「選擇」。某些時刻特定的處境(就像一個「博爾薩利諾帽測驗」),還有自己在那一刻做下的選擇──愛不是空言,是我們在那些艱難時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