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一直是全球3大礦山追逐的市場焦點;除了澳洲力拓日前鬆口可為中國制定一個新的定價機制外,中國中鋼協也積極為鐵礦砂進口談判向3大巨頭爭取「中國特價」。
鐵礦石談判如同拔河賽,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第3季中國粗鋼產量1.53億噸,創歷史新高。雖然目前鋼價仍在低谷徘徊,但邊際利潤存在,中國的鋼廠並未大規模減產。
而中國市場表現出的旺盛需求,讓全世界鐵礦石出口3強澳洲、巴西和印度,在正式開啟新一輪談判前,早已紛紛展開熱身行動,澳洲力拓、必和必拓公布的最新產量季報齊創新高,印度、巴西也雙雙傳出正在醞釀提高鐵礦石出口關稅的消息。
中國觀察人士認為,3強的行為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或計畫產品漲價空間,最後的目的都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但結果如何,都將直接左右中國的鐵礦石進口格局。
西澳鐵礦石 半數銷中國
《國際先驅導報》報導則指出,今年的澳礦絕對是中國市場上的贏家,因為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今年前3季中國累計進口澳礦達1.97億噸,同比成長39.5%,占總進口量43%;在鐵礦石3強中,澳礦依然保持領先地位。
相較於巴西礦業,澳礦的海運成本低、與印度礦比,澳礦品質高,這樣的優勢使澳礦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今年中國市場的旺盛鐵礦石需求,更刺激澳礦的擴產節奏。
根據必和必拓公布的2010財年第1季(7至9月)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鐵礦石產量為3010萬噸,同比微增1%、環比則大增11%。
力拓公布的2010財年第1季生產情況也顯示,力拓在該季的鐵礦石產量達到創紀錄的4750萬噸,同比成長12%;得到中國資金支援的新興鐵礦石供應商FMG,當季鐵礦石發貨量更勁增19%,高達950萬噸。
必和必拓的季報中,肯定中國對鐵礦石需求的確定性,季報指出,「中國的經濟復甦趨勢依然強勁。發達經濟體方面雖有一些復甦跡象,但根基並不牢固,需求波動性大,我們認為起碼要等到2010年中期,才能真正看清其真實需求狀況。」
西澳洲州政府駐華商務代表處首席代表莊彬俊也說,目前西澳鐵礦石出口50%依賴中國市場,到2015年,這個數字將超過75%。
但莊彬俊認為,澳洲鐵礦石廠商忙於擴產的背後,有更大的野心,西澳鐵礦不但能取代印度對中國的出口,也能取代中國國內的鐵礦石產量。
印巴想加稅 商界不認同
相較澳礦積極擴產以謀求更大市場份額的舉動相比,印度、巴西卻相繼傳出可能提高鐵礦石出口稅消息,讓中國業界人士充滿疑惑。
作為現貨市場上的風向標,印度礦如果提高出口關稅,很可能以漲價化解壓力。但現貨礦漲價往往會給長協礦談判帶來干擾和壓力,這也是中鋼協提出要執行「統一價格」、取消現貨市場的理由之一。
由於漲價本身對搶占市場不利,如果因此成為中國整頓市場秩序的目標,對印度礦商並非好消息;今年以來澳礦低價競爭,前3季中國進口印度礦8268萬噸,占總進口量的17%,比以往的20%下滑。
事實上,雖然印度政府有意提高出口關稅,但印度廠商恐怕不那麼想,他們想和中國合作。
鐵礦換焦煤 印度講雙贏
東印度礦業公司業務發展部總裁高希博士表示,「印度擁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中國擁有豐富的冶金煤和焦碳資源,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相比巴西,印度離中國更近,可大大節省海運時間和成本。
另外,中國運送焦煤和焦碳到印度的船隻,也可以從印度運回鐵礦石,大幅提高運輸效率。高希認為,中、印鋼鐵業應該有更密切的合作。
至於巴西打算對鐵礦石出口徵稅的消息同樣對淡水河谷造成影響,在最新公布的預算中,2010年淡水河谷計畫投資129億美元,其中近51%計畫用在鐵礦石的開採和運輸上。
中國業界人士認為,淡水河谷敢擴產,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市場龐大。
2009年歐洲鋼鐵業萎靡,淡水河谷在中國市場花費很多心思,以足球明星羅納度的憨厚笑容做標誌的形象廣告在網路隨處可見;但中國業內人士說,如果印巴政府真的提高鐵礦石出口關稅,受益的將是澳洲鐵礦石商。
3強爭奪戰 有運作空間
在鐵礦石談判成為各方焦點時,中國媒體發現,在出口中國市場時,澳洲、巴西和印度的動作並不一致。中國業內人士認為,鐵礦石談判不僅是中國與全球3大礦山的博奕,也是傳統3強間的爭奪,如何適當利用這一點,是值得中國鋼廠研究的課題。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