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假球案再一次傷了球迷的心,重擊了運動家的精神,也壓垮台灣的教育制度!遙想四十多年前紅葉少棒的風光,今年龜山少棒隊參加威廉波特大賽,儘管和美西隊之戰,是與冠軍失之交臂,但小選手向裁判和觀眾鞠躬,含淚繞場一周,撿完垃圾才離開的畫面,相對職棒的五次假球事件,不免讓人驚心一樣都是棒球比賽,小孩子能展現運動家的敬業精神,反倒大人們卻抗拒不了誘惑,而且是「累犯」。

我覺得長期以來,國內的教育太強調勝利,著重技能,不重視全能、全智,忽略基本的倫理與道德,整個社會風氣扭曲,一味追求金錢,公權力不張、媒體譁眾取寵,任何的運動或技藝比賽,關注的焦點都只是要贏,忽略深層的運動家精神和雖敗猶榮的觀念,這次職棒的假球事件,則是更嚴重的不是追求「贏」,而是「要錢」,這樣膚淺的文化是很令人憂心的!

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假球事件已發生五次,但每次都引起社會關注,每次都幾乎讓球迷信心崩潰的事件,政府再三表示極力要扶持職棒,卻沒有提出對應的有效管理措施,職棒協會又在做什麼呢?無論是對球團、球員,甚至社會不願意承認的經營地下簽賭黑幫組織,政府或者職棒協會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是沒有「power」或者是不夠關心呢?

無可諱言的,球員的生命光環很短暫,每個人都想在選手生涯最是燦爛時,創造個人的極大價值,不管是知名度的加值或個人財富的累積,球員受不了誘惑,當然不可原諒;但中職及部分球團多年來是否居於本位主義,沒有痛定思痛導正制度,把餅做大,讓球員在有保障的穩定環境中打球,是難辭其咎的。

我想企業或公益單位,對於認真打球、操守品德可以做為青年學子榜樣的球員,提供一定的出路,給予人生後半場穩定的環境做依靠,這樣球員的心技將可提升到相當的水準。而政府也應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評鑑球隊,給予鼓勵和懲處,甚至安排好球員到學校或機關任教、任職,保障球員的生活。

美國職棒也曾經發生過「黑襪事件」的涉賭風暴,但後來在公權力積極介入下,透過真正握有實權的大聯盟會長,切斷組頭與球員的關係網絡,讓NLB才有今日的風光與榮景。另外,是否可調研國外先進職棒的運作與制約的方法,或可參考像美、日也有棒球協會,他們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球團固定繳交一定比例的金額給協會做保證基金,若期間有球團或球員違規,即沒收保證金,或給予嚴厲的懲處。

假球事件浮現的是教育的偏差,是「專業」的自我踐踏,只靠司法體系捉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現在社會利之所趨,上行下效,價值觀的錯亂,造成社會專業倫理的淪喪,這是潛在的隱憂,要讓假球事值不再重演,除了政府拿出公權力整頓外,教育的從根做起,社會各界正確的觀念,一步一腳印,導正提升回歸到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建立公平守法和責任觀念,應該是最迫切的。(作者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東元集團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