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依光學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允城,早期自英國留學返國後,捨棄待在家族事業,從事基樁及預拌混凝土等生意,也不在岳父─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羅崑泉的公司任職,反而獨自創業,跨足聚碳酸酯樹酯(PC)材質的矯正鏡片領域,這種創業骨氣,讓王允城在台中光學業已闖出一片天。

王允城與太太─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羅崑泉的長女羅碧芳,12年來,經營公司主軸,以代工PC材質鏡片為主;自創品牌為輔,目前達依的營運規模,已躋身於全球第七大的PC材質鏡片廠。

苗栗名門家世背景雄厚

王允城在事業越走越順的同時,王家三兄弟,為了感念已故父親,並回饋鄉里,就在老家─苗栗苑裡,成立王利夫文教基金會,每年資助獎學金,給當地的高中生與大學生,期許能減少城鄉的教育落差,為社會做點公益。

提起王允城,他的家世背景,讓人很稱羡。他來自苗栗苑裡名氣響叮噹的興亞水泥製品事業家族,從事預拌混凝土、基樁,及捷運的環片等生意,也娶了羅碧芳為妻,讓中部兩家知名企業結為「親家」。

同讀東海大學國貿系的王允城與羅碧芳,大學畢業後,兩人聯袂出國深造,1995年分別取得英國倫敦南堤大學國際企業碩士。詎料,王允城回國後,剛好碰上時任興亞總經理的父親王利夫過世,王允城、羅碧芳依照台灣的習俗,趕在百日內結為連理。結婚後,羅碧芳還留在喬山擔任業務經理1年。

1996年是王允城的創業關鍵年。他的哥哥王允豐,原本擔任興亞業務經理,但後來在父親與祖父,先後辭世之後,就接下興亞總經理與董事長,統籌打理王氏家族的事業體。

投入陌生的PC鏡片領域

當時,有工研院與學術界的朋友,來找他們兄弟,推薦新材質的PC鏡片產品生意。對此,王允城透露,家族未來產業多角化的布局,很重要,並認為PC鏡片的競爭優勢,包括屬於新材質、美國法令有規範建議13歲以下的兒童配戴眼鏡材質,要使用PC材質鏡片,及該產品屬於民生用品,讓其發展潛力看俏。

為評估研究PC鏡片市場,王允城還上網打關鍵字查詢,竟然發現PC材質鏡片,還有專屬的協會,讓他們非常訝異。

最後,王家三兄弟毅然決定合資,於1997年成立達依光學科技,從事最新一代PC材質的矯正鏡片生產。不過,王允城投入PC材質鏡片產業,有設定停損點,若PC材質鏡片量產的第一年,沒有辦法賣出去,就會斷然結束營業,藉以降低創業的風險。

為撙節支出,公司與品牌的命名,王允城都自己來。王允城說,因為光學鏡片材質,一直在進步、在演變,就如同「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因此,他靈機一動,公司名字,就取個諧音的「達依」(DARWIN)。

創業第四年才接到訂單

1999年,達依租下台中工業區的廠房,2000年底開發7、800種規格的PC鏡片,但因營運處於開發產品階段,達依從1997至2000年的營收都掛零;加上達依創立的初期,因塑膠射出成型等製程的產品良率不高,讓公司3位開發員工誤認為公司沒有未來性,而相繼離職。

開發人員出走,對於王允城創業歷程,帶來很大震撼。為了度過難關,王允城不得不自己跳上第一線,開始摸索工廠塑膠成型的製程,並下定決心,要把產品的良率提高。為了此目標,王允城當時約有1年時間,都不住在家裡,改住在工廠,展現「臥薪嘗膽」的氣魄。

直到2000年11月,夫妻倆才在香港,拿到第一筆訂單,客戶是巴西買主,訂單量鏡片5,000副,達依於2001年2月交貨,在訂單湧入下,達依2001年營收近2,000萬元,打破公司營收掛零的紀錄。

2001年底,達依第一次辦尾牙,感謝員工的辛勞,應邀出席的喬山董事長羅崑泉,問女婿王允城,生意做了怎樣呢?王允城不假思索回答,有個客戶,開出產品的交易價,是市價的一半,但訂單量很多,他不知道要不要接單?

席間,羅崑泉再三叮嚀,此訂單一定要接,並直說「這是你的福氣」,但羅崑泉也反問王允城,這訂單會不會虧本?王回答不會,並聽了岳父的話,因而奠定公司日後的事業發展基礎。

2008年獲創新研究獎

2003年,達依的PC鏡片產能滿載,2004年,買下土地,興建二廠;緊接著,2007年,達依推出漸進多焦及變色鏡片、奈米鍍膜鏡片,且鏡片獲得日本厚生省的認證。2008年,達依再推出短焦漸進多焦鏡片,且「光致變色鏡片」,獲得第15屆創新研究獎。

達依PC鏡片事業越走越順,決再增建第三廠,並於2009年量產,包括生產偏光鏡片,及變色護目鏡等產品。而變色護目鏡,還獲得美國與兩個歐洲國家的軍方認證,開始外銷美國與歐洲市場。

如今,股本9,600萬元的達依,今年營收可達上億元。回首來時路,王允城說,在經營中,他體會出客戶的挑剔,就如同遭遇一次危機一樣,必須小心應付。

尤其,達依的每一次技術突破,也都會遇到困難,但他始終堅持要有「充分準備,勇於創新突破的作為,如此一來,危機,就是轉機,只要不輕言放棄,即可逆轉勝」;人生如此,事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