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長三角地區未來發展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畫綱要」即將公布,在國際金融危機後,長三角如何透過規畫推動地區技術和體制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世界都在看。

香港《大公報》報導指出,中國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顧大偉日前透露,「長三角規畫」近期將由國務院審議通過並發布,其中將要求長三角地區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建立精簡高效的管理機制。

新興產業 未來發展重點

據了解,「規畫綱要」中,未來長三角地區將致力於發展現代服務業、新能源、民用航空產業等新興產業。同時加強重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注重發展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民用航空航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尋求技術突破以形成完善的產業配套。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長三角聯合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陳維指出,與2004年啟動編制和2006年出台送審稿的時候相比,如今長三角地區面對的政治經濟形勢都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長三角規畫」需要順應形勢作出調整,否則將難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

特別是去年下半年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中國之後,長三角及全大陸的大多數產業都遭受重創,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石化、鋼鐵、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業、紡織輕工和旅遊業等傳統產業,而一些高技術產業所受的衝擊則相對較小,甚至有部分產業出現逆勢上升的情況。在此背景下,「長三角規畫」自然將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列入優先發展重點。

傳產需升級 資源待整合

但值得注意的是,長三角想實現這些並不容易。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楊中南說,當前長三角傳統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仍然高達70%左右,完全「騰籠換鳥」顯然不現實,其中很多傳統工業都需要進行升級,實現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

由於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三個獨立的行政區畫,未來如何避免惡性競爭、實現協同發展仍然是三地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對此,楊中南認為應該在「長三角規畫」的基礎上進一步擬定相關配套措施,特別是重大產業需要進行統一規畫布局和政策引導,防止各地一哄而上,而在資金和人才等方面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