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昨天發布,10月出口總值198.2億美元,為近1年來新高。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並樂觀預期,11月的出口年增率將出現2位數的正成長,有機會回到200億美元以上。

10月資本設備進口連續5個月在20億美元以上,10月達26.3億美元,比去年10月增加2.9億美元,成長12.3%,為連續衰退17個月後的首度正成長,金額並創下13個月新高,以機械增加2.8億美元或增21.6%最多,其中生產半導體之相關設備進口增加2.1億美元或增1.1倍為最大。

10月出口年增率為負4.7%,這是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減幅,亦是今年以來首度出現個位數之減幅。

但10月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82.6億美元,只比9月增加0.4億美元,比8月減少0.3億美元,已連續3個月在82億美元,有成長停滯現象。

財政部統計長林麗貞表示,主因電子和光學器材對大陸出口下降。但電子出口到美國和亞洲其他地方有成長,而此時電子業在大陸是淡季,出口到大陸下降,又大面板的出口價格下跌。

歐、美、日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都停滯,但10月稍有起色,其中以對歐洲出口月增2.3億美元、增幅11%最大。

在進口方面,因為出口帶動,10月進口165.8億美元,月增0.4%,其中以原油增4.7億美元最大,並為1年以來的次高,但年減6.7。

累計1至10月出口總值1,636.3億美元,年減27.3%;進口總值1,383.7億美元,年減35.2%。

10月的貿易出超32.3億美元,月增6.8億美元,年增率6.9%,累計今年1到10月出超25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狂增1.2倍。

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在去年曾有3次達100億美元以上,未來是否有機會再站上100億美元?林麗貞說,大陸景氣領先回升,所以前幾個月增加比較快,未來對其出口應該還是會增加,有機會再重回百億美元水準以上。

由於去年同期基期較低,且第4季是傳統的出口旺季,財政部預料未來2個月的出口會轉為雙位數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