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黛是誰?」一九四○年代活躍在上海文壇幾位女作家,包括張愛玲、蘇青、丁玲、潘柳黛、關露等人,儘管文學評價各有高低,但當年在上海彼此互有往來。潘柳黛可說這些女作家當中台灣讀者較為陌生的名字,不過,她與張愛玲的一段恩怨,卻是文壇最愛回味的八卦往事。

潘柳黛一九二○年出生於北京,中學時隨父親到上海,十六歲就以小說極短篇《中秋》登上《北京新報》。她從南京開啟記者生涯,曾短暫赴日,不久回上海,擔任副刊記者與編輯,期間出版代表作《退職夫人自傳》。一九五○年潘柳黛赴香港,跨足電影圈,為邵氏等多家影業撰寫劇本,她也是邵氏名片《不了情》的編劇。一九八八年與子女移民澳洲。

笑張貴族血統 餐館炒作兩人絕交

四○年代的上海,才女們時常往來。那時張愛玲在蘇青創辦的《天地》雜誌發表《封鎖》,聲名大噪,吸引胡蘭成發表了一篇《論張愛玲》,對張愛玲文采大大讚賞,還著墨她的貴族世家。

但潘柳黛對此很不以為然,戲謔地寫了篇《論胡蘭成論張愛玲》。她在文中寫道:「胡蘭成說張愛玲有貴族血液 因為她祖父討的老婆是李鴻章外孫女,她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 其實這點關係就好像太平洋裡淹死一隻雞,上海人吃黃埔江的自來水,便自說自話是『喝雞湯』的距離一樣…」她在文中又說,「貴族」之名大概會被大大炒作,不久餐館可能會有「貴族豆腐」、「貴族排骨麵」出現。

抨張奇裝異服 又撰文批孤芳自賞

沒想到,上海文人陳蝶衣真的在他主持的餐館,根據這篇文章推出「貴族排骨麵」。從此,張愛玲與潘柳黛算是絕交了。據說後來兩人先後到香港,有人見張愛玲,告訴她潘柳黛也在香港。張愛玲冷冷回應:「潘柳黛之誰?我不認識。」

潘柳黛又在她的文章《上海幾位女作家》火力再開,一邊懷念張愛玲旗袍外邊罩件短襖的「奇裝異服」,又諷刺說張愛玲老愛把自己打扮得像祖母,穿著老古董的服裝,以把自己安排成傳奇人物,自己又說:「不用這些來招搖,怎麼引得起別人的注意?」

她又把張愛玲跟其他女作家比一遍:「她不像丁芝那麼念舊,也不像張宛青那麼通俗,更不像蘇青的人情味那麼濃厚,卻比關露更孤芳自賞…不要說鮮花,就是清風明月,她覺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襯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