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十五日到訪中國,一般認為,由於布希主政期間已為兩國紮下良好基礎,而歐巴馬眼前又受困美國國內問題,預料他此次訪中不會有任何令人驚奇的成果。人民大學美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受訪時表示,除非兩國領導人有意做出什麼大的成就,否則歐巴馬此行將不會有任何「變革」(change)。

歐巴馬此次九天四國訪問,將有四天三夜留在中國,十五日先從新加坡飛上海,十六日轉北京,十八日從北京飛韓國。

歐巴馬在上海有兩個主要行程,一是參觀二○一○年世博會美國館興建工程,另外則是以市民會議方式與上海青年代表座談。

北京停留兩天期間,歐巴馬將參觀長城和故宮,而最受矚目的是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高峰會。

針對歐巴馬訪中,社科院美國所教授陶文釗認為,歐巴馬政府亞太政策特點在於「平穩」,無論中美關係、對日政策或北韓核問題上,都與前任布希政府沒太大區別。

歐巴馬出行前,美國政府官員已表明,歐巴馬此行將不會在對台政策上出現變化。

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也認為,這次歐巴馬訪中,關於台灣問題,雙方只會重申原有立場。

關於美國對台軍售,台灣亟欲向美採購的F十六C/D戰機,傳因中國反對遲遲沒下文。

時殷弘表示,為加強中美兩國軍事交流,美國在軍售台灣問題上當然須考量中國態度,但中國目前能做的,也只是讓美國「推遲」。

時殷弘說,為顧及中國反應,美國賣給台灣F十六C/D戰機的時機,可能不只拖過歐巴馬訪中,可能推遲一年以上。

時殷弘表示,目前為止,不能完全確定歐巴馬此行將會與中國簽署聯合聲明,即使簽署了,內容重點也不會是台灣問題。

他說,歐巴馬的中國政策已被定位為「戰略再保證」,歐巴馬此行可能會與中國建立一種政治戰略對話機制,避免雙方結構性摩擦變得尖銳。

據指出,歐巴馬此次最可能產生有意義的成果方面,是與中國在氣候問題上達成共識或協議。

時殷弘說,目前中美兩國在氣候問題上都面臨國際壓力,而中國由於發展經濟需要,很難做出明確保證,但透過這次訪問,兩國至少將在綠色能源合作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