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1)日中國公布10月份經濟數據,10月末狹義、廣義貨幣供應量(M1、M2)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再創新高;M1持續高於M2,剪刀差的形勢繼續擴大,顯示短期資金市場異常活躍;儘管新增信貸量創今年新低,僅達2,53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資深業內人士表示,M1、M2異樣的剪刀差擴大,只說明股市仍有強勁的資金行情支持。

人民銀行昨日公布,10月末M2較去年同期成長29.42%,M1較去年同期成長32.03%,比上月末高2.53個百分點。

市場頗為關注M1、M2出現剪刀差擴大的情形;一位資深投資界人士表示,這象徵資金面的支持依舊強勁,預料資金行情還會繼續。

投資界人士並表示,M1的變動幅度一般較小,屬於制度性因素,不容易大幅成長,每當有較大幅度增加,大多意味著,股市的熱絡,以台灣的經驗來看,今年6、7月也隨著股市的熱絡,出現了剪刀差的情形。

此外,10月的新增信貸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人行數據顯示,10月份各項人民幣貸款增加2,530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000億。主要因為中央對於地方中小型銀行的壓力奏效所致。

而信貸的主基調又重回到四大國有銀行主導,4家總額達到1,360億元,佔到信貸總額的一半。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教授趙錫軍對此表示,9月份新增貸款之所以突破5,000億元主要是因為地方銀行在第3季末,有所謂的「季末因素」影響才會造成突破。

政治大學國發所副教授及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則表示,這顯示地方在金融方面承受到較大壓力,一般而言,地方金融機構主要是配合地方建設需求,面對中央,擁有較大的談判籌碼;10月出現的新增貸款僅2,530億元,說明中國政府加大緊縮施壓的力度,並獲得一定的成效。

至於中國政府下一步的貨幣政策動向,趙錫軍表示,根據歷史經驗,在CPI尚未突破3%之前,人行不會有具體的貨幣政策轉向。童振源則對於中國M2總量超過前3季大陸GDP23%、信貸超過27%感到憂慮,他認為這些數據說明流動性過剩問題嚴重,他估計不久未來中國將有更積極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