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田壯壯日前受邀來台參與金馬影展開幕,因為他的新作《狼災記》被列為影展開幕片。一頭白灰髮帶著落腮鬍的田壯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豪放且瀟灑,對問題來者不拒:「都是為了工作嘛。」毫無大導演的架子。然而,出席開幕記者會和影片座談時,田壯壯顯得客氣謙讓,靜靜地扮演「大師」這個角色。

在金馬影展開幕記者會上,《狼災記》主角小田切讓表示,日本曾經擁有許多電影大師,但現在日本已經沒人願意花時間拍好電影,而中國至少還有一個田壯壯,不論社會如何變遷,壓力如何大,仍然遵照自己的意思拍,「中國還有電影大師,很幸運」。

田壯壯的大師地位,讓各個國際影展都無法輕忽《狼災記》這部新作,讚頌之詞不歇。然而,在導演自己的國家、共享同樣語言文化的觀眾們,卻很難接受,直稱「看不懂」。

自認前衛 當世不容

田壯壯早期的電影《獵場扎撒》、《盜馬賊》藝術性太過,被觀眾拒絕,他因而說出一句名言:「我的電影是拍給21世紀的觀眾看的。」他自認其「前衛」當世不容。1992年,他拍攝了最細膩平實,也最能反應個人生命的《藍風箏》,由於關係到文革之前十七年的中國政治運動,即使田壯壯敘事收斂,仍被當局施以重罰:「禁拍十年」,這十年,輕易地跨過了一個世紀,來到他自認為應該屬於的21世紀。而這一個十年,同樣經歷過文革、省思文革的同代導演,紛紛籌拍商業電影、擁攬重要的文化資源、占據電影市場、俯視國際。而田壯壯,在這十年間能做的,就只是大量觀看老電影,拚命汲取那些舊時光影,像是還活在屬於他的膠卷當中。

費穆拍攝的《小城之春》也在其中。田壯壯回憶自己是在千禧年間觀看這部經典作品,彼時有一種荒謬的黑色氛圍,「《小城之春》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田壯壯說,十年禁拍桎梏一解除,他便立刻重拍《小城之春》,因為這部電影成本低又安全,「十年沒拍戲,內心感受多了,考慮也跟著多了,很擔心別人看你的眼光。」因為拍了《小城之春》,田壯壯研究了費穆這位「中國現代電影的先驅」,對他產生共鳴。

費穆這位重要的電影大師,1948年時來到台灣,而後想回大陸拍片,卻被責以「腐敗」而拒之門外,最後以46歲之齡,逝世於香港。田壯壯或許在他身上聞到了同樣的悲傷,談起費穆時,憤憤地說:「我特別恨大陸電影史上對費穆的評價,說他是專拍小資產階級的導演。」在這位現代中國電影大師的心中,費穆的「大師」地位無人能及,「他是位具實驗性及開拓性的知識份子。」

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兩難

除了藉著重拍《小城之春》和前代電影大師心靈交流外,侯孝賢推薦的攝影師李屏賓和甫結束《臥虎藏龍》的葉錦添也加入製作陣容,田壯壯視為「精神導師」的作家阿城更為他編寫劇本,《小城之春》因而對他意義非凡:「我無意間認識了這麼些厲害的人物,給了自己一種輝煌。」作品總是難以公映、呈現在大眾面前的田壯壯,終於以這部電影登上院線,面對大眾,也面對市場的挑戰。

像是上天的考驗一般,田壯壯的坎坷還沒結束。籌備多年的《吳清源》,最後因為投資者陷入債務糾紛,所以即使國際影展評價甚高,卻一直未能在大陸公映(直到《狼災記》公映前個月,《吳清源》終於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幾個戲院上映,但僅十個拷貝)。2003年拍攝的紀錄片《德拉姆》也沒有進入院線。當第五代導演競入大製作的商業電影風潮,田壯壯終於在今秋藉著《狼災記》打起商業電影旗幟面世、上了院線。但觀眾仍可發現這位大師陷於商業和藝術間的困窘,在金馬影展的映後座談中坦言,「我真的不懂如何在商業和藝術當中做取捨。」被推進商業市場的田壯壯,無奈地面對著「田壯壯首部商業大片」的強烈宣傳,同時回應著觀眾錯誤的期待。

《狼災記》是十五年前侯孝賢推薦給田壯壯的作品。和田壯壯交情甚好的侯孝賢,在田壯壯被罰禁拍之時,寄給他這本井上靖的同名小說和一千多塊美金,鼓勵田壯壯不要失志,也堅持這部作品只有他能拍,侯孝賢說:「我覺得他當時的心境符合《狼災記》的感覺。」

田壯壯自承《狼災記》是個「串兒」,如同現在許多中國電影一般,花錢、使用大明星,但又不那麼市場,「不純了!」他肯定「串兒」會讓電影有新的火花,但或許無法走得長久。「這樣的電影,並不是我心中的電影。」田壯壯悠悠地說,《狼災記》投資這麼大,如果不賺錢對不起人家,思及此,電影處理便有偏重,而自己也不滿足、不開心。對自己首部商業大片的成果,田壯壯顯得沮喪。

田壯壯感嘆地說,「對我這年紀的導演來說,似乎應該和今日的電影道別了。」田壯壯喜歡年少輕狂時,缺點不少,但不顧一切、撕心裂肺拍出的作品,他認為那樣的電影會特別有力量,而現在所謂大師級的電影都太有經驗了,不能說不好,但顯得太過冷靜。只是,對田壯壯來說,「大師」的帽子讓他也「回不去了」:「我要扮演大導演這個角色,如果我出了一點問題,那麼別人就認為你『出戲』了。演著演著,我就不得不成為這樣的演員了。」然而,被大師名號堅持捆綁的他,只能自問:「我還要拍電影嗎?」

「拍電影就是要和自己較勁」,中國電影市場正捲起一個大浪,堅持自己的田壯壯不可免地被沖到浪頭上,即使是大師,也不得不對這股浪低頭,但他仍挺著捱過挫折的身骨前進。曾經固執拗扭,狂言自己超越時代的田壯壯,現在面對觀眾,顯得誠實且自謙,21世紀的觀眾,是否真是他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