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阿賓很熟了,從《戀戀風塵》,到後來《海上花》、《珈琲時光》、過來《最好的時光》、《紅氣球》,基本上也是個形式,一個軌道以及他架一個機器,然後我說拍近的或是稍微怎麼一個樣子,然後他就自己弄,我基本上就是不管,而且誰也不知道演員會往哪裡走,完全就交給他了,他也已經習慣了,他會找到一個最好的位置,可以拍這個空間的最好位置,然後演員也不試戲,我都不試戲的,演員會怎麼走大家都不知道,都聽他的,完全是一種隨機的。我們眼光完全投在現實,去看在這個場景裡頭可以怎麼拍,這個能力累積下來,他就不是一種固定的打光方式,是來到現場一看,他就知道了。

我跟他合作,這種對影像、對情境、對整個真實空間、場景與人的掌握跟捕捉,養成我們對現實的某種眼光。

他隨時在拍,不只在拍片的過程,看景或什麼的,反正他隨時都帶著他的相機在拍,他以前還用那種最傻瓜型的拍,平時就是不停的在觀察,不停的在拍。他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創作者了,用影像去創作,即使今天沒有時間、沒有錢、沒有這個那個,但是就算有限制,他也可以去做到。李屏賓已經到一個境界了。

(台灣籍,合作影片:《戀戀風塵》等多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