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滿地在台灣球友之間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原因除了桂林山水陪襯之外,最重要是它的幕後老闆就是台灣元大證券的馬志玲,在2001年開幕之後,就在台灣大力推廣,並且在2002承辦「第6屆海峽盃高爾夫對抗賽」,找了兩岸頂級的選手在球場內比桿,也邀請許多的媒體參與,讓樂滿地一下子就在台灣為球友所熟知。

事實上,在桂林風情的加持之下,對球友來說雖地點有些偏遠,但還是有許多人心甘情願揹著球袋一訪樂滿地。

分A.B.C區 典型美式丘陵風格

球場目前總計完成了27洞,共分A.B.C區,球場設計主調為典型的美式丘陵風格,配合桂林既有的山勢起伏連綿,既不背離西方的大氣也沒捨棄東方原有的含蓄,完美打造出設計師的原創理念,在推出之初確實引發相當的風潮。

前9洞為丘陵地形,後9洞是湖景,最後3洞依湖而走,對球友的經驗、耐性及大膽冷靜極富考驗。不過由於球場遺世而獨立,如果抱持著離群索居的享受心情,到樂滿地打球確實有點超凡入聖的感覺。

對台灣人來說,桂林四季溫暖溼潤,最適合居住,只要心情調適,丟掉離不開身邊的行動電話,打球的心情會比其他地方更放鬆。

丘陵湖景交錯 三區各有風情

以3區的不同設計來分析,A區是山景為主的丘陵地型球道,配合環山精選的花草樹木和人工湖,在這一區打球有著些許心理壓力和挑戰。B區則以湖景的山谷型球道,球道就沿著自然的湖岸而設計,擁有多變的水池障礙,刻意營造出難度,心理上才是最難過的關口。

C區則結合前兩區的優點,有山有水,巧妙運用地型和山景等自然景觀,還把小橋、流水也設計在區域,很有混然天成的韻味。除此之外,球場內還設有36道的練習場,可供球友練習兼熱身。

如果秋冬季節中國北方正為風雪封場之際,桂林全年溫暖溼潤,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擊球的快感。只是球場位在桂林市的北方約70公里,位置選在比較有桂林風味的地方,如果帶有家眷旅遊而非只是打球,可能要花些路程才能到得了市區,才能滿足購物的念頭。一般台灣到這裡打球的球友,都不只滿足樂滿地一處球場,通常都會和桂林山水結合,才能稍稍滿足高爾夫球的癮頭。只是面對中國處於沿海球場的崛起,桂林的球場可能在經營上要花更多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