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對所有的航空業者而言,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印度航空(Air India)更是遭受一連串痛苦、甚至是丟面子的災難。

這家身陷困境的國營航空公司,聲譽向來不佳,近幾個月因為飛機上出現老鼠、資深飛行員罷工,以及機師和空服員在空中上演全武行,更是聲名狼藉。9月份時,一架飛往利雅得(Riyadh)的班機,因被乘客發現引擎出現火花而迫降。

預計印度航空本會計年度虧損金額將超過10億美元,且印度政府近期決定挹注11億美元紓困款。這一連串難堪的事件,以及航空公司困窘的財務狀況,不禁讓許多人想問,為什麼印度政府還要繼續經營印度航空?

對於窮人數量高過於其他國家,且搭飛機的人口比重極低的印度,這個問題格外重要。時常搭國內和國際線的旅客,傾向選擇印度航空以外的航空公司,自1990年代印度開放民營航空以來,印度航空市占即大幅下滑。

麥格理證券經濟學家馬立克(Rajeev Malik)指出,印度航空的問題就好像隱喻印度不完整的經濟改革:政策制訂者有一張長長的待完成事項清單,但他們不當的執行任務,或是完全不做。

政府經營權 是問題根源

許多分析師表示,印度政府的經營權是印度航空最大的問題根源。舉例來說,2007年政府迫使印度航空與國營的印第安航空(Indian Airlines)合併,這是一樁很難讓人信服的交易,政客插手公司與工會的協商,使得3.1萬名員工取得更豐厚的報酬,大過於公司的負擔能力。

印度航空前董事會成員卡奧(Sanat Kaul)表示,政府時常駁回公司管理團隊的重大決策,還用一些「奇怪又不合理」的方式,撤換公司高層人員,例如2003年中開始,印度航空最高位階的管理人-總經理即有4位。

分析師表示,經營良好的國營航空公司,像是新加坡航空和杜拜政府所有的阿酋航空,政府聘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管理公司,並給予他們重要的職權。

就連員工也認為,印度航空群龍無首。印度商業飛行員協會總裁暨機長辛格(Shailendra Singh)表示,「我們覺得自己好像是孤兒,每3年就會有一位新爸爸和新媽媽。」辛格曾經多次詢問政府官員和最新的總經理賈達夫(Arvind Jadhav),「你們的新計畫是什麼?」結果到目前為止,「他們什麼也說不出來。」

印度航空發言人巴加瓦(Jitendra Bhargava)表示,公司有一項為期3年的扭轉營運計畫。此外,巴加瓦承認印度航空虧損金額龐大,他將虧損歸咎於高油價、競爭加劇,以及需求大幅下滑影響。印度航空每英里每位客人的載客收入只有13美分,遠低於西方國家的40美分。

巴加瓦指出,「全球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身陷困境,但印度航空的問題大了點。」

按照目前匯率計算,印度航空上一會計年度淨損達11億美元,營收為30億美元,印度航空兩家最大民營競爭對手,亦宣告虧損;Kingfisher航空淨損約3.5億美元,營收達11億美元,另捷特航空(Jet Airways)淨損2.09億美元,營收為28億美元。

巴加瓦表示,不能將印度航空的表現直接與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因為公司並未將地勤業務等工作委外,此外,政府也要求印航要飛行到偏遠地區,以及宗教聖地等較不獲利的路線。

政治因素反對 私有化受阻

印度民航部長帕特爾(Praful Patel)表示,政府對印度航空的11億美元的紓困提案,也相對要求印度航空做出相同金額的成本削減和提升營收,該公司需要載運更多乘客、出租未使用的飛機。該項提案需得到資深部長委員會通過。不過帕特爾也指出,印度政府無意將印度航空私有化。

自2004年起擔任民航部長的帕特爾表示,「印度航空承受許多社會責任,少了這家公司,印度在緊急的時候無法有效聯繫。此外,印度航空也乘載政府官員。」

印度航空成立於1932年,原為塔塔航空(Tata Airlines),由塔塔家族的J. R. D. Tata和英國皇家空軍前飛行員文森(Nevill Vincent)所創立,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印度政府取得該航空公司的少數股權,印度航空並於1953年完全國有化,但塔塔仍位居董事長位置。

由於政治因素反對,印度航空私有化一直受阻,2001年新加坡航空放棄收購印度航空股權的計畫,印度政府決定不賣印航,原先的計畫為新加坡航空與塔塔集團,共同擁有印度航空的經營權。

過去15年來,印度航空的聲譽和市占雙雙慘遭侵蝕,該公司持續飛行老舊的機隊,且乘客抱怨服務不佳,它的小型競爭對手Kingfisher航空和捷特航空,則是以嶄新的機隊和親切的服務,建立起良好的聲譽。不過印度航空近來也開始增添數十架全新的飛機。

這兩個月印度航空一連串的不幸事件,凸顯該公司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9月底時,一架飛往多倫多的班機延誤了11小時,因為航空公司員工正忙著捕捉趁著打掃時溜進機艙的老鼠,印度航空擔心老鼠可能會咬斷線路。

同一日,資深的飛行員紛紛開始請病假,抗議公司打算將他們減薪一半,這起事件在4天之中影響數十架班機,最後資深政策制訂者同意,減薪一事在未與資深員工協商前,不會採行。

10月初時,一架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飛往印度的班機,飛行員和空服員在乘客面前大打出手,空服員表示遭到飛行員騷擾和推撞,飛行員稱此並非真實。一名飛行員向當地的記者表示,飛機一度長達10分鐘無人駕駛,但印度航空否認該項說法。

經濟學家馬立克表示,印度航空上場的戲碼,「比寶萊塢的爛電影還難看」,但是他補充道,「即便寶萊塢最糟糕的電影,都還有快樂的結局。」(原文刊於國際先驅論壇報,顏嘉南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