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心臟跳動不正常的一種症狀,一般在正常情形下,我們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臟跳動,但心悸發作時,卻讓我們感覺到心跳劇烈、胸中煩悶,甚至心中慌亂不安。

以心臟的跳動狀況而言,心悸時,心跳有可能過速、過緩或心跳沒有規律性(即醫學上所說的心律不整)。判定心悸是否因為心臟疾病所造成,可由心臟科醫師作心電圖檢查得知。不過,心悸的病因,並不是只有心臟病才會造成的,如焦慮症、恐慌症、容易緊張的人,貧血、甲狀腺亢進疾病、感冒發燒、喝濃茶或咖啡時均會造成心悸,有時候睡眠不足、勞動用力過度,也會造成心悸,所以必須好好的查明原因,對症調理。

中醫認為悸是「外無所驚,自覺心下築築、跳動不寧,休作有時,不能做住」的症候,且因為悸時心跳不寧,故稱心悸。怔忡則是心跳不寧,無有寧時,甚至上抵心胸、下至臍腹,是更為嚴重的心悸症,故二者常合稱心悸怔忡症。

心悸怔忡在中醫的病因,大多是因為氣血虛弱,心氣不足而致。另外,情志因素、情緒刺激、飲食失當、勞逸不均,或是感受外邪,皆會造成氣血陰陽虧虛,心失去涵養而釀成心悸症狀,所以按照中醫的調養上,以「養血寧心、安神定志」為主,在平常,需要注意緩和情緒,避感風寒,充足睡眠,勞逸適度,以使病情改善。

改善心悸怔忡的定悸養心湯源自於清代汪昂著醫方集血門中的養心湯,具有安神寧心,養血益氣止心悸作用。

1、藥方組成:密炙黃耆三錢、雲茯苓三錢、抱木神三錢、酒洗當歸三錢、半夏(麯)三錢、柏子仁三錢、八百光三錢、玫瑰花三錢、遠志肉二錢、炒酸棗仁二錢、五味子五分、油桂皮一錢、珍珠母五錢。

2、食材:葷食者用切片豬心一枚;素食者則用百頁豆腐、素丸、杏鮑菇,素豆輪皆可。

3、煮法:藥材以過濾袋封好,同五碗水,米酒一碗,生薑三片,同入電鍋中,炖蒸二小時,湯中入適量的鹽後食用。

4、養生提示:本方用於心悸調養,可養心寧神,補血益元氣,但有感覺發燒時,暫停食用。(和康中醫診所院長施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