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田徑亞錦賽中華隊表現不佳,但中華民國田徑協會並不氣餒,決定加強培訓計畫,挑選菁英選手到國外移訓,並積極申辦國際賽會,希望能藉由高強度競爭來提升本土選手的對抗性與實力。
亞錦賽創辦於1973年,至今已36年、18屆賽事,中華隊除了由東京承辦的第3、4屆缺席外,其餘16屆全部參加,共計拿下14金、32銀、59銅,其中有10屆沒有奪得金牌、最近連續7屆零金,除了中東與西亞國家崛起外,國內選手出現斷層也是主因。
甫於9月當選田徑協會理事長、現任中華奧會主席蔡辰威,此次親臨廣州替子弟兵加油打氣,蔡辰威表示,「我是企業家,雖然我喜愛體育,但對於田徑各項事務不是很熟悉,不過,我肯出錢出力,只要有優秀選手,且獲教練同意,隨即安排他們到國外受訓,接受更專業的教練指導。」獲得鉛球銀牌的張銘煌預定明年初到美國就是例子,憑他的條件,如果遇到名師就能更上層樓,廣州亞運奪金不是夢想。
奧運田徑場上,我國歷來僅有「鐵人」楊傳廣於1960年羅馬奧運獲得男子十項銀牌,「飛躍羚羊」紀政則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拿下女子80公尺跨欄銅牌,40多年已過尚未出現第3位站上頒獎台的選手。
「希望能在8年任內(單項協會理事長可連選連任1次),不管在哪一項目選手能得到奧運獎牌,我心願足矣!」蔡辰威說。
發出宏願的蔡辰威,深知這條路既漫長又艱辛,培訓選手是必然的過程,而另一途徑就是申辦國際比賽,只要各國好手來台參賽,本土選手即可透過同場競技吸取寶貴經驗,教練也可利用機會觀摩學習。
目前田徑協會準備明年舉辦亞洲城市田徑邀請賽,「已向亞洲總會報備了,以城市與邀請賽名義辦比賽可以省掉不少麻煩,屆時將邀請越南河內、新加坡、日本東京與廣州等擁有不少好手的城市參賽,地點則是新建蓋完成的台北體育場。」田協秘書長王景成表示。
此外,田協也將爭辦2013年亞洲錦標賽與2014年亞青錦標賽,蔡辰威表示,「兩岸關係已緩和,如果中國願意支持,現在又有南北兩座符合國際標準的場館,我們有機會爭取到這兩項賽事的主辦資格。」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