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海峽兩岸即將展開有關金融MOU以及ECFA談判的消息成了新聞中的大熱門,對國內車市來說,ECFA一旦簽訂施行,註定將帶來偌大的變天效應,有關國內組裝廠的存廢或兩岸分工、兩岸新車的對銷、大陸車的來台組裝並轉售海外....等等,都將一一牽動台灣既有的市場生態。對車商來說,這是一個經營策略上的巨變,衝擊不可謂不大,但長遠來看還是較偏正面走向,倒是對台灣消費者來說,選擇勢必更多元,至於車價是否一定看跌,那可在未定之天。
ECFA是肯定要狠狠談判的,畢竟中國大陸今年將賣出1200萬台新車,而台灣卻僅有區區不到30萬台的小量,市場規模極不對等,台灣現在最大的優勢是組裝品質極佳以及擁有遠比大陸來得優的零組件供應商,這也是大陸不少車廠亟思在台尋找合作對象,考慮利用台灣做為生產基地用以拓展海外市場的主要戰略思維所在,這也意味著,即使ECFA簽訂後,一些若干國內車廠依然值得被賦予擔任國際品牌的生產分工角色。
有些人悲觀認為,一旦大陸製新車源源而來,台灣製新車將可能毫無立錐之地?!但事實上,以中國車市長期需求依然看俏前提下,只要兩岸汽車業合作機制開始啟動,不少大陸車廠產能不足的新車數量將可立即由優質的台灣製新車填補,例如東風和裕隆都有生產的Teana、對岸福特和馬自達都有生產的Focus和Mazda3等皆可滿足對岸銷售需求;甚至於,目前中國車廠尚無生產的車種諸如豐田的Wish、福特i-Max以至中華汽車生產的三菱Colt Plus和Outlander,都有可能轉輸大陸市場。而相對來說,只要原廠同意加上台灣代理商也有意願,大陸製造的福斯大眾抑或賓士寶馬也都大有可能轉銷台灣。從車市看未來,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兩岸一家親,車子做先鋒。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