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陸經濟長期快速成長,但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今年大陸經濟成長保八沒有問題,不過並非沒有隱憂,問題在於居民的收入無法增加。未來長期發展,靠的不是投資,也不是出口和消費,而是要讓老百姓富起來。

吳敬璉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15周年校慶上發表演講指出,保八任務一定可以超額完成。從1到10月的GDP和工業成長的走勢來看,估計會達到8.5%左右,所以報刊上對於經濟的走勢是一片歡呼之情。但是如果更深入地去分析,可以看到並不是沒有隱憂的,從長遠來看,大陸經濟成長的走勢是不是會平穩地持續,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成長三大因素難持續

吳敬璉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3個角度進行分析。他認為,今年的出口需求對於大陸經濟的支撐,從前3季出口需求下降來看,對於GDP成長造成的影響是負的;雖然消費需求稍有成長,但是並不明顯。靠投資需求來支撐經濟成長,正是大陸過去若干年成長模式中的一個主要的問題。

他認為,用內需來支撐大陸經濟成長,促進經濟成長的回升,主要希望是來自於消費,但是消費並沒有能夠承擔起這樣一個重任。他提出一個問題,「這樣的成長是不是能夠持續呢?」吳敬璉的答案是,在前三季投資比去年成長了130%,這樣大規模的投資成長是不可能持續的。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出口,吳敬璉說,如果投資不能像今年這樣大規模的成長,是不是能夠寄希望於出口的需求,看來這個希望也不大。因為從發生金融以來,美國私人儲蓄率已經提高了7%以上。也有人說美國這種儲蓄率的提高等待經濟恢復以後,可能又走到老路上去了,有沒有這種可能?也許是有的。不過,對大陸來說,並不希望繼續用補貼先進國家的辦法來支撐出口,因為這是一個很不公道的辦法。

消費不能靠政府補貼

吳敬璉進一步指出,如果投資與出口都無法持續的假設是對的話,大陸的長期成長就要靠消費。消費不能靠國家、靠政府去補貼,由財政出錢讓老百姓消費;因為財政的錢就是老百姓口袋裡的錢,用稅收拿到政府的手裡,是自己吃自己。所以歸根到底的問題還是要讓老百姓富起來。

他認為,大陸的普通老百姓,以至於專業人員消費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收入水準不高;然而,收入是從生產中來的,從長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收入為什麼沒有得到足夠的成長。因此,大陸應該要把注意力轉向解決長期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長期持續的穩定成長,而且成長的方式是足夠好的,才有可能增加大多數人民的收入水準,也才有可能提高消費在整個需求中的比重。

至於增加老百姓收入的方法,吳敬璉認為,就是要使知識進步的因素和普通勞動者的就業增加。只有這兩個因素在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變得更大,普通勞動者和專業人員的收入才能增加。

他指出,大陸如果要解決長期的問題,就是要轉變成長模式。實際上成長轉型問題早就提出來了,從1996年開始的5年計畫就開始提,第11個5年規畫又提出了這個問題,現在看來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急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