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大陸救市的六大優惠措施,包括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手續費、契稅的減免,以及公積金貸款、二次購房押抵貸款優惠等,將面臨到期的命運。專家判斷,大陸終止所有房市優惠的可能性不高,但短線投資人將不易獲利。

年關將近,市場上對於大陸的樓市政策是否將轉向,充滿關注。主要是由於去年底大陸推出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中,有部分優惠條款明定在今年12月31日將截止。年底優惠真的會終止或有可能延續,成為房市熱門的討論話題,新政策也將影響明年大陸房價的走勢。

11月9日,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考慮到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高速的資產增值,降低房地產領域的槓桿率是很有必要的。「我認為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央行和銀監會出台這些新政策。」在此之前,1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表示,鑒於目前經濟回暖、房地產市場也回暖,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樓市優惠政策有可能在年底到期終止。

市場表現將左右政策走向

不過中國房地產協會官員副會長顧雲昌已表示,樓市優惠政策是否終止,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決定。因此這段時間房地產的表現,將左右政策的決定。

易居中國高級分析師付琦指出,從2008年10月22日開始,為了因應全球的金融風暴,拯救房地產,中央、上海地方接連出台了數份「支持居民購房」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確指明「優惠政策有效期至2009年12月31日止」的規定,只有涉及三項文件中的11條條文。

這三項文件包括,2008年10月22日出台的《上海14條》,12月20日的《國辦通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著名的「131號文件」,以及12月27日的《上海新8條》。

付琦說明,這11條條文包涵了六大優惠事宜,分別是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公積金的貸款上限、登記費和手續費的免除,契稅以及改善型二次購房的押抵貸款優惠(大陸稱房屋抵押貸款為按揭)。其中影響最大,甚至存廢可能對市場造成顛覆性影響的條款,是改善型二次購房的房貸優惠措施。(見表一)

完全終止優惠 可能性不高

今年底大陸房市優惠政策是否終止,對市場上有實質和心理上的影響。大多數市場專家認為,優惠措施若真的終止,對市場的實質影響並不是太大,但對心理影響可能不小。許多人認為,優惠政策完全終止的可能性其實不高。

中銀國際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出台相關調整政策,對市場影響也不大。如二手房交易營業稅調整可能對二級市場有一定的影響,但對一級市場影響較小。另外銀行已開始收緊二套房優惠利率,年底即便調整對市場的影響也較小。

《上海樓市.智典》月刊發行人蔡為民也指出,目前上海的房市已在緊縮狀態。例如之前二套房規定境外人士不可購買,當地人可以買,但沒有優惠政策,首付4成,但是因為資金浮濫,所以金融機構通常都未依規定,首付只收2成,地方政府也不查。到了9月底,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第三度發言」,要求落實執行二套房政策後,上海才真的開始依規定執行。

改善型二次購房影響最大

付琦分析,年底房地產優惠政策若失效,只有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會對二手房市場產生影響。特別是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取得產證的賣家,將因此增加大量的稅負。因此在年底,這三年的房源可能出現一波掛牌放量;甚至為快速成交,價格會略低於目前市場價格。

不過這對市場的影響面仍有限。原因在於這三年適逢調控,投資客基本集中在2004年下半年(2005年取產證)和2007年上半年(2007年下取產證),整體規模不大。同時,這些房源的價格早已大漲,上家已大有利潤,心態不會惡化。因此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上,對市場的影響面有限。

至於公積金貸款、手續費、二次購房的押抵貸款以及契稅四項,對一、二手市場都會同時產生影響。但付琦指出,手續費、契稅金額不大,都沒有太大影響。公積金上限原本只有補充公積金家庭才能享受,上限要貸足,需有大量的公積金餘額。實際上,有補充公積金卻從來沒有使用過擁有大量餘額的購房家庭屈指可數,因此影響也不大。

(文轉B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