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訪華,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兩人碰面,歐巴馬直言「是夥伴也是對手」。此次會面讓全世界聚焦在人民幣匯率是否變革。而受惠於人民幣貶值好處的A股,短線仍將維持緩漲的格局。
中美兩國在領導人會面前,不斷出招上演貿易戰,讓全世界聚焦在人民幣匯率是否變革。預估2010年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將只有3%~4%。而因為變相貶值帶動經濟、預期升值引爆熱錢流入,享盡兩大好處的A股,短線仍將維持緩漲的格局。
歐巴馬訪華前夕,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先是美國商務部密集的對部分中國進口品實施懲罰性關稅、再就中國原物料出口問題請求WTO設立專家組、最後更對中國進口的油井管實施反傾銷稅;而中國商務部也隨後宣布針對美國生產的小轎車與越野車進行反傾銷調查。
中美雙方頻頻角力,目的當然是爭取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利益,且目前全球經濟仍未完全復甦,身為全球兩大消費市場,中美都冀望提升自身出口貿易,保護本國市場、削弱競爭對手。因此,雙方貿易戰最主要的戰場就在「人民幣」。
目前中美雙方每年貿易額高達3000億美元,但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始終被美方指責人為操控匯價。
事實上,中國政府在2007年匯改時,曾經以一籃子貨幣掛勾的方式來處理人民幣匯價,造成過去3年人民幣每年平均升值7%的情況。不過,在金融海嘯之後,人民幣重新回歸緊盯美元的單一路線,自2008年年中到今年上半年結束,人民幣兌美元只升值了0.007%,匯率表現完全無法反應高達8%的經濟成長,這也讓人民幣匯價成為歐美各國對華貿易談判時的「眾矢之的」。
2010年人民幣升幅3%~4%
金融海嘯期間,中國出口平均每月下滑20%左右,直到今年9月時,中國的出口數據還是下滑了15%,這也是人民幣匯價回歸緊盯美元的最主要原因,而因為美元對全球主要貨幣都呈現貶值,讓人民幣變相貶值,今年中國出口在海外市場所占比例呈現逐月成長的趨勢,人民幣緊盯美元可說功不可沒。
只是,出口成長也帶來了國際壓力,光是今年前3季,就有19個國家針對中國產品發起了88宗的反傾銷調查,貿易保護主義不斷為人民幣帶來升值壓力。
應付金融海嘯可說是特殊情況,若人民幣一直維持弱勢,不但無法反映中國高速成長的經濟,中國的資產也始終無法有效提升至應有價值。因此,只要出口正式復甦,人民幣勢必將恢復升值。
這個時間點以中國近期貿易表現逐月回穩的狀態來分析,應該會落在年底,但以幅度來說,為了持續呵護復甦中的出口,預估2010年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將只有3%~4%。
預期升息升值 資金湧入
預估人民幣升值的心理,可以由1年期遠匯(NDF)明顯看出。近期人民幣1年期遠匯不斷上揚,已經站上6.6元人民幣的水平,比起官方人民幣中間價仍然處在6.827元至6.828元,顯示市場認為未來一年人民幣最少將升值2.5%。
這也讓市場資金開始大力搶進人民幣資產,股市與房地產更是資金主要目標,9月分中國房地產價格再度上揚3.9%,就創下了連漲8個月的驚人紀錄,而股市中的地產、資源、航空等人民幣受惠股,也成為近期上漲的主力部隊。
另一方面,今年中國強力使用資金來拉抬經濟,雖然最新的(10月分)CPI只有小幅下降0.5%,但因為股市、房地產、以及代表食品價格中最重要的豬肉今年都大幅上揚,使得中國官方對於通膨的來臨可說如臨大敵,預估明年貨膨脹將來到2%以上。
為了預防惡性通膨,中國官方極有可能透過升息來壓抑物價,時間點上最快也有機會落在年底以及農曆新年的消費旺季上。以目前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計算,2010年有機會升息三次、每次0.27%。
升息、升值同時出現,匯率升值幅度大幅落後周邊亞洲國家,這個情況非常類似2006年至07年,當時大量國際資金迫升人民幣,造就了龐大的資產泡沫,而目前海外資金正以每日超過億美元的速度流向中國,情況正在悄悄的重演,對股市乃至房地產市場而言,極為有利。
中央經濟會議將成重點
除了歐巴馬訪華,即將於月底舉行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是市場另一大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為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做出定調,對股市而言,政策面的定調就是最佳指引,例如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馬上為A股市場畫出底線,內需股更因而熱絡了一整年。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勢必落在通膨的預防之上,特別是海內外資金的氾濫已經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揚,但在經濟尚未完全回歸上升軌道,又不能直接收縮信貸的當下,如何引導資金流向就成為官方思索的重點。
財報真空期 A股緩步上揚
中國A股市場向來是政策市,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國官方將因歐巴馬訪華,略為放寬人民幣升值空間,因此資金進駐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這也為股市帶來強勁的下檔支撐。但是,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不如過往般巨大,加上官方略為收緊信貸以壓抑通膨,A股市場短線要回復到上半年的強勁走勢也有難度,緩漲已經是市場共識。
雖然近期超級巨型股招商證券開始招股,預估將凍結市場上兆人民幣的資金,不過先前創業板約2兆的資金回流A股市場,加上股市已經順利度過10月分限售股解禁高峰期(3208億股),未來一年任何一個單月的限售股解禁數量都不會超過10月分的十分之一。
資金面緊張的情況已經過去,反而近期中國官方在導引資金方面動作頻頻,包括落實上海迪士尼的興建、中國創業板的推出、繼續實施補貼家電及汽車的財政政策、持續規畫國際板等等,這些政策不但具備引導資金的效用,更能進一步發展經濟,相關概念股當然更是A股緩漲格局中的最強勢焦點。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