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指出,歐巴馬此次出訪亞洲,將看到一個「躁動不安、不斷變化」的地區,該報導說,在這個新的亞洲,美國如果不更積極地尋求塑造一個新的地區政治經濟秩序,就有可能最終被邊緣化。

《金融時報》說,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心和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在不斷擴大的經濟和金融關係網絡的聯接下,多元化的亞洲正在尋找共同的身份,並設法把經濟成就轉化為更大的全球影響力,而這群東亞國家在制定相關制度、標準與貿易協定時,常把美國晾在一邊。

報導說,這一新的「亞洲地區主義」將以新方式挑戰美國的利益。例如,中國、日本和韓國計畫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日本和韓國企業的商品進入中國時享受零關稅,而美國企業要面對當前平均9%的最惠國關稅稅率,那麼在這個價值遠超過1萬億美元的進口市場,美國人的銷售收入將遭受巨大損失。除此之外,美國在其他地方也會遭遇損失,因為上述三國正努力與東南亞國家達成削減關稅的協定。

報導說,美國人將不得不接受一定程度的亞洲地區主義。因為他們很難指望在擁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同時,卻告訴亞洲人不能尋求泛亞洲協定。因此,歐巴馬面臨的首要挑戰,將在於如何超越代表著美國方式的習慣做法,改變所扮演的角色,把美國利益與亞洲的新現實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