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包淳亮教授於《旺報》發表《香港應歡迎國民黨參政》一文,討論了國民黨在港發展的問題。國民黨如果可以在香港公開參與選舉活動,不但可以為「台灣」國民黨添增少許「中國」色彩,也可以為中國未來的民主發展增加動力,但這個可能性至少在目前而言,不容樂觀。
國、共兩黨近年來的關係無疑增進不少,高層黨員的往來也日益頻密,但在這番熱鬧的表象底下,中共對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壟斷,卻是說甚麼都不會輕易鬆手的,而香港過去歷史的教訓和未來民主發展的不明朗性,也足以讓中共對開放香港予國民黨作為「政治反攻大陸」平台的這個美麗願景,戒心十足。
港英嚴格限制兩岸政治力量
港英政府長期嚴格限制兩岸政治力量在港發展,一直到香港前途談判塵埃落定後,港英政府以地區發展為名,在1995年決定將親台親國民黨人士聚居的調景嶺清拆,一舉打散國民黨在香港的民間力量,間接保證了調景嶺這個地方不可能選出一個親台親國民黨的民選議員。
當然這並不代表親台親國民黨的港人就無緣於民選政治,例如曾經在港相當活躍的政黨「一二三民主聯盟」,就是一個親台親國民黨的組織,主席任善寧和副主席吳惠祖都曾獲選為民選議員,但在回歸前夕都逐漸隱退政壇,吳惠祖後來返台獲選為第三屆國民黨僑選立委,「一二三民主聯盟」也在9年前解散。
順帶一提,「一二三民主聯盟」活躍之時,正巧碰上一個「大有為」的台灣駐港代表黎昌意。黎昌意的進取作風,加上「一二三民主聯盟」在港政壇積極發展,頗令外界刮目相看,儼如一股新興力量。據了解,黎昌意本來還趁著國民黨百周年黨慶,計畫在香港擺設百席盛大酒會,但壯志未酬,黎昌意意外地被提早調離香港,未能過渡香港的主權回歸。
香港未來民主發展極不確定
到了回歸之後,中共對台灣介入香港政治的戒心,一點也沒有放鬆。曾經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的著名台灣學者翁松燃,以「台灣港澳之友協會」會長的身份,2006年底應香港民主發展網絡之邀,出席一次視訊會議,與香港政學界人士討論兩地民主發展。翁雖然人在台灣,而且還是學術性會議,但香港中聯辦卻罕有的發表強烈抨擊,指台灣方面「借民主之名插手港事務」,「勾結香港某些政治團體」以「挑撥中港之間的和諧關係」。
香港未來民主發展的不明朗性,也不容中共對香港掉以輕心。香港的泛民主派目前正為2012年和2017年的政制改革進度,與曾蔭權政府鬧得不可開交。雖然中共人大常委會已決定香港在2017年舉行行政長官普選,但對2012年的過渡選舉安排,沒有明確交代,尤其是立法會60個議席的直選席位開放多少,更成為泛民主派與政府爭拗的焦點。
至於2017年的普選,人大常委會也沒有對候選人的參選資格提出明確細節。香港的民主發展正處關鍵性時刻,如果在此時容許國民黨在香港掛牌開業,正式派人參加選舉,這等於是邀請國民黨到中共的香港主場比賽,測試香港人心民意背向,作客的國民黨輸贏倒無所謂,但迎戰的主隊民建聯卻恐怕輸不起。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