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咖啡是雲林新興特產,但雲林遠較咖啡更耐人尋味的,是饒負盛名的地方派系。尤其是現今一跺腳,雲林就會地震的張榮味一派。

一九九九年張榮味於補選當選縣長後,號令雲林十餘年。可是面對年底縣市長選舉,張榮味說,「我是局外人,別問我。」張派選擇退出,端出走「味」的咖啡,缺了張榮味這一味,雲林選舉會是什麼滋味?與當權者分道而行的張派,是否日薄西山,從此「走味」?

張派出走,有情感上的煎熬,亦不乏理性成分。農田水利會長張輝元於九月立委補選中堅持參選,兩「張」二十年交情決裂,為免老朋友從此絕情絕義,張榮味讓妹妹張麗善退出縣長選舉。當然,派系分裂造成縣長選前整合的困難;以及中央施政不力拖累雲林選情,也是張派暫時收手的原因。

和張輝元的爭執,在情感上是重大挫敗,但對張派而言,「派系的變動常帶有情分,也非全是情分,且往後若因政治考量,未必不能癒合。」親近張榮味的人士指,「何況癒合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過,情分與選舉計算雖都造成影響,皆非最大比重。形勢,是張榮味調控派系動向的基軸。

親近張榮味人士指出,張榮味和馬英九,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但張派確實感受到,「新的領導者對派系有不同的看法。」

親近張榮味人士認為,馬英九對「派系」二字可能著了「文字相」,覺得派系是黑金、是賄選,當馬對派系似乎不是那麼友善時,張派也不必正面迎戰。近張榮味人士說,也許,年底選完後,馬會更用心觀察、補強對派系理解的課題。

但馬英九眼前不喜歡派系的現實,是不是因此牽動派系命運?張榮味說,「政治我不管也沒有關係!可是,哪裡沒有派系?派系本來就是自然形成的。」間接透露他和馬不一樣的理路。

有所歧異,卻不一定求戰,民進黨雲林縣長候選人蘇治芬也指出,張榮味有一種特性,「懂得迴避,趁機累積實力,再掌握時間點出擊。」近張榮味人士也坦承,張派此次不選縣長,也許在三合一的鄉鎮市長席次上會有衝擊,但「殺過一次,誰是黑、誰是白?誰支持我、誰不挺我?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都會看得比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