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主委人事昨天交接,跌破眾人眼鏡的新任主委盛治仁說,要在三個月之內提出具體政策。三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位藝文圈的門外漢竟膽敢立此豪語,雖有豪情卻充滿風險。

無可諱言,盛治仁懂民調懂行銷,卻未必懂藝文;在藝文圈裡,他既無新交更無舊雨,遑論人脈;文化更不是單靠行銷可達成的目標,莫怪名節目主持人陳文茜會調侃他出任文建會主委,就像找她出任國防部長一般。

但是,誠如盛治仁自己的體會,台灣目前面臨分秒必爭的國際競爭環境,三個月對他或者對台灣的文創產業,都已經是太奢侈的時限。

過去,有太多文化圈的大老或前輩,要不是適應不了霹靂火式的國會問政文化,就是根本沒這意願犧牲自己的創作時間和理想,為他人作嫁;來了這麼一位不知江湖險惡的門外漢,是危機也是轉機。

盛治仁只要做到兩件事,就能讓久未逢甘霖的藝文圈感激涕零:第一,誠心地聆聽;第二,聽完之後找到解決辦法,從法令鬆綁到引進跨政府與民間的資源,都是當前藝文圈最需要的。

美國大蕭條年代,政府部門無視景氣低迷,投注大筆資金,讓美國的文化創意蓬勃發展;不論是蕭條或者政治紛雜沉悶的年代,人心最需要撫慰,文化藝術正提供這些元素。盛治仁正因為不熟、不懂,更可以謙虛面對他要處理的難題和困境。

期許這位藝文圈的門外漢,以這句讚美做為他努力的目標:「他不是我們圈內人,但是他最懂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