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老舊菜市場換新妝,以古早味開創美食攤位,經過八個月嚴選,昨天由市府選拔出五大金牌傳統市集,一掃過去傳統市場地板黏膩,公廁髒亂形象,還打出老店甜不辣、肉粽、香腸、豬鮑魚地方小吃,不怕連鎖賣場競爭,傳統市場以美食地圖開闢客源。
經濟發展處為加強傳統市場競爭力,提高民眾對傳統市場購買率,三月起針對全市廿二座公有、廿個民有市場的硬體設備、自治會運作、市場自我行銷等項目評比。
歷經八個月嚴格評選,最後由第五公有零售市場、中義公有零售市場、復興民有零售市場榮獲優良市場;另甄選出南屯公有零售市場、東興民有零售市場為最佳進步優良市場代表。
獲獎的優良市場攤商,昨天也推出招牌美食,公有第五市場自治會長李西東說,卅年來打下的牛蒡甜不辣口碑,吸引很多外地遊客聞香而來,還有鮮香Q軟的魚丸、香菇丸,讓民眾來市場買菜,又能品嘗美食。
其中連續十一年獲優良示範店的東興肉品店,還以牛舌自製的豬鮑魚,口感就像鮑魚美味,老闆打包票,不必擔心美國牛肉內臟進口,台灣的豬肉遵循古法加上創意,征服很多老饕的味蕾。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