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訪日時在演說中,以「美國歷史上首位太平洋總統」自居,稱美國是太平洋國家,與亞洲命運密不可分,承諾將更多參與亞洲事務,與傳統盟國加強合作,並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同時歐巴馬也強調「大陸的發展不是威脅」,他表示「歡迎大陸在世界舞台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

因此《南方都市報》評論認為,自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亞洲對美國全球戰略布局更顯重要,歐巴馬此行除了針對上任後一直語焉不詳的亞洲政策做定調外,謀求區域合作穩固美國利益亦是重點。

應對亞太新情勢

評論指出,歐巴馬「太平洋總統」此言背後的美、亞關係新定位,不脫舊與新兩種思維脈絡。所謂舊,就是美國在東亞戰略布局的要素,如美日同盟的鞏固,在東亞、東南亞的政治、軍事存在、經濟影響力等。由於金融危機令美國日感力不從心,亞太各地緣強國自主化動作不斷,歐巴馬此行才會強調傳統盟國關係,並特別突出美國「太平洋國家」地位,就是想重新鞏固目前陣腳不穩的美國遠東戰略。

而新的脈絡在於,美國目前積極應對亞太地區的新情況,以適應新的區域力量結構。自金融危機以來,大陸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令美國朝野深感不安。與此同時,原本最可靠的亞洲盟國日本,自民主黨內閣上台後,逐漸表現出親近鄰國、疏遠美國的姿態。鳩山首相提出的「東亞共同體」一度將美國排除在外,另外,印度的態度難以捉摸,但謀求地區霸主的態勢一目了然。歐巴馬的此行意圖,是在不影響美國地位、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直接刺激大陸、日本等國的要求和意願,進而試圖將二者糅合進一個「太平洋」的大框架裏,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

評論指出,歐巴馬「太平洋總統」此言背後的美、亞關係新定位,不脫舊與新兩種思維脈絡。所謂舊,就是美國在東亞戰略布局的要素,如美日同盟的鞏固,在東亞、東南亞的政治、軍事存在、經濟影響力等。由於金融危機令美國日感力不從心,亞太各地緣強國自主化動作不斷,歐巴馬此行才會強調傳統盟國關係,並特別突出美國「太平洋國家」地位,就是想重新鞏固目前陣腳不穩的美國遠東戰略。

而新的脈絡在於,美國目前積極應對亞太地區的新情況,以適應新的區域力量結構。自金融危機以來,大陸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令美國朝野深感不安。與此同時,原本最可靠的亞洲盟國日本,自民主黨內閣上台後,逐漸表現出親近鄰國、疏遠美國的姿態。鳩山首相提出的「東亞共同體」一度將美國排除在外,另外,印度的態度難以捉摸,但謀求地區霸主的態勢一目了然。歐巴馬的此行意圖,是在不影響美國地位、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直接刺激大陸、日本等國的要求和意願,進而試圖將二者糅合進一個「太平洋」的大框架裏,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

利益衝突是挑戰

不過,《南方都市報》認為,美國經濟仍未走出衰落,鉅額赤字變本加厲,軍事力量因陷入幾處泥淖而捉襟見肘,國內市場購買力嚴重不足,能否繼續持久承擔在遠東當主角的高額代價實難逆料;不僅如此,近來美元貶值連連,國內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接二連三,直接衝擊亞太國家基本利益。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和「老朋友」們的關係,恐怕是歐巴馬政府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