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的逐漸步入「老齡化」,據最新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結直腸癌每年發病遞增的速度,為世界平均數的兩倍,而廣州的發病情況又領先全大陸,專家認為這種現象,與大陸民眾生活方式越來越西化有關。
被譽為結直腸肛門外科領域「奧運會」的「歐亞結直腸外科會議」日前在廣州召開。廣州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汪建平教授表示:根據2005年的調查發現,中國新增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病率以每年3.9%速度在遞增,而世界平均水準則只有2%。這項調查數據占全大陸人口的1/10。
與生活方式越來越西化有關
中國是結直腸癌好發大國,而上海、廣州兩地更是非常高發。汪建平表示,上海2009年的資料為4.2%,廣州應該不相上下。結直腸癌發病率在廣東省所有惡性腫瘤裡面也是高居第三名,而這類癌症在沿海大城市都呈現高發特點。
專家認為,這種現象與遺傳基因以及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西化有關。而現在結直腸癌無論發病平均年齡還是位置,都與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趨向一致,即:「老齡化」現象明顯,結腸癌患者增幅又比直腸癌大。
濫用保肛療法 加速復發死亡
有國外專家指出,在結直腸癌治療領域,中國存在新技術濫用現象。汪建平指出,在對抗結直腸癌時,患者愛用保肛療法,既可維護患者尊嚴,又能保障生活品質,不少醫院普遍存在保肛濫用的情況。但也由於醫生對不該保肛的患者進行保肛治療,導致手術不徹底、癌症復發,甚至可能加速死亡。
據指出,肺癌、肝癌、胰腺癌,因為腫瘤從發現到快速生長的時間都非常短暫,因此,普查意義不大。而結直腸癌普查最「划算」,因為它發展過程緩慢,70%是由腺瘤逐步發展而來,時間長度甚至在8─15年間,如果這段時間內早期發現還沒癌變的腺瘤和息肉,便可切掉以防患於未然。
專家建議,50歲以上的人應將腸鏡檢查納入定期體檢當中;而有此類癌症家族史,或是有腸息肉史、便血、腹痛者,不到50歲就應定期檢查。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