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解讀APEC(亞太經合會議)日前於新加坡舉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參與會議之餘,也展開亞洲四國之行,並於上周日(15日)抵中訪問。《第一財經日報》藉由此次歐巴馬訪華行程,剖析美國重返亞洲的外交布局,以及亞洲區域在國際關係日漸重要的角色與地位。

近來最吸引中國國內注意力的外交事件無疑將是歐巴馬上任後首次訪華。

歐巴馬的訪問激起大洋彼岸的關注。在觀察者看來,歐巴馬此次訪問日本、韓國、中國並出席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標誌美國「重返」東亞。

冷戰後,美國對東亞地區的關注程度曾歷由極度關注趨向冷淡的變化過程。在布希時代,雖然中美關係趨向密切,但是美國對這一地區總體上缺乏重視。在亞洲的缺席集中體現在美國對東南亞的政策上。

隨著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今年7月訪問東南亞,高調宣布亞洲事務將在美國的議程中更加突出,美國開始「重返亞洲」的進程。不過此次美國「歸來」,與美國此前在東亞的存在有所不同。冷戰時期,美國的東亞戰略,按照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布理辛斯基的描述,是尋求「戰略支撐點」,更多著眼於軍事、政治與安全議題。後冷戰時期美國將會更多著眼於地緣經濟,試圖參與東亞地區一體化進程,這與傳統的地緣政治已有很大不同。

美國將以何種途徑「重返」東亞?目前美國至少有兩種路徑可以選擇:一是認同東盟系列峰會模式以及參加東亞峰會,另一個是做強APEC。前者意味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東盟領導權,通過加入「東亞共同體」試圖主導地區合作進程。後者則意味美國通過將APEC做成一個在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真正合作的地區組織。

中國顯然是歐巴馬此次訪問的重點。不過,歐巴馬此行到底是為了與中國合作,還是遏制中國──儘管歐巴馬本人已宣稱美國無意遏制中國,但這也可能只是一種外交辭令。站在中國的角度,需要防止美國後來居上主導東亞一體化的進程,尤其是將經濟與安全捆綁起來,破壞東亞從經濟入手的一體化次序,進而損害中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

其實,說美國「重返」亞洲,多少有些言過其實;在軍事、政治領域,美國力量從未離開東亞。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也許將面臨美國逐步參與東亞地區合作的現實,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看到。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東亞一體化已經是一個開放的、非排他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一體化的發展必將伴隨大國政治乃至主導權的鬥爭。

(摘錄自《第一財經》2009-11-16,作者陳曉晨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原題:「美國:什麼樣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