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簽訂「陽春版」,初步只開放雙方設立分支機構,但大陸官員樂觀指出,以目前的兩岸金融MOU架構下,陸資中小企業放款、銀行外包業務,「就是牛肉」!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昨天在台灣的演講中表示,金融海嘯後,大陸金融體系有「頭重腳輕」問題,放款對象多以國營企業或大型企業為主,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因此遲遲不能解決,正好提供給台資銀行登陸的處女地。

他指出,大陸大型銀行不作小型、微型企業的貸款業務,市場准入也被嚴格控制,民營資本難以進入正規金融體系,若台資銀行有意切進此塊業務,獲利空間可望相對融資台商優異。

中國人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1年期為5.31%,依大陸目前法令,實際貸款利率需在此利率的4倍之下,否則為違法高利貸,台資銀行西進若承作中小企業融資業務,最高可享有21.24%的放款利率空間,他說,「即便以目前實務上常見的12%來看,對台資銀行也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利率。」

此外,由於中國金融改革正推動由「部門銀行」轉變為「流程銀行」,不少銀行業務開始採外包形式釋出,張承惠表示,這也是台灣業者可以著墨之處,他指出,目前仍有70%的可外包業務尚未外包出去。其中,張承惠特別指出「銀行卡外包」,由於台灣信用卡經驗成熟,是台資銀行西進可著墨之處。

他補充,目前大陸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外包了部分信用卡發卡業務,招商銀行外包信用卡收單業務,而日前傳出與中租迪和策略聯盟的光大銀行則是將信用卡業務全面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