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後壁鄉傳出重金屬汙染小塊農地,引發民眾疑慮。農委會農糧署昨日表示,稻穀不易吸收土壤中的鉻、砷重金屬,殘留風險低,世界各國都未對穀類訂出鉻、砷限量標準。但為了安定消費者信心,如果田間土壤鉻、砷超過管制標準,均立即鏟除銷毀地上水稻或其他作物,確保稻米品質安全無虞。
農糧署副署長蔡精強表示,九十六年農糧署曾委託台大學者到關渡平原一帶原先土壤砷含量較高處進行本土研究,當地土地平均砷含量約一三五ppm,水稻根部測得約九十八.七ppm,到莖葉只剩下三.四九ppm,最後到稻穀只剩下○.○七四ppm,與土壤砷含量差了一八二四倍。
研究顯示,重金屬只影響稻米根部使其發育不良,幾乎不會進入米粒。蔡精強說,人類只食用稻穀,莖葉與根部完全不食用,全世界也只有德國對小麥訂有砷限量一ppm的標準。以此標準審核這次後壁鄉的汙染事件,安全也絕對沒有問題。
蔡精強說,台南縣後壁鄉驗出受汙染重金屬汙染的農地,土壤砷含量為卅七.九ppm,超過汙染監測基準卅ppm,但未達汙染管制標準六十ppm,依法只需環保單位定期監測控管,該農地雖配合政策辦理休耕,但若農民有意願,仍可恢復耕作。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