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大教授曾慶平、李曉青指導、十五位生物科技系學生組成的NCTU Formosa團隊,將IC設計理論融合分子生物技術,創造出可即時監控食物細菌數量的奈米級生物機器人「細菌裁判」,近日獲國際基因工程生物學競賽銀牌獎肯定,未來更會是生鮮食品的絕佳守門員。

交大生物與科技學系十五學生,日前參與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二○○九國際基因工程生物學競賽,以黑馬之姿擊敗康乃爾大學、布朗大學、MIT等來自各國的優秀團隊,與杜克、京都等知名大學並列銀牌獎。

擔任總召集的曾慶平指出,國際基因工程大賽是生物界中「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的競賽,強調在生物領域中引進工程領域概念,讓學生發揮創意並提升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每年都吸引超過一百多個來世界各國的學生團隊競賽。

NCTU Formosa團隊發明的奈米生物機器人,其實是液體偵測劑,可以偵測外來細菌入侵數量及具有定時器的功能,未來可安裝在賣場熟食與生鮮食物外,讓消費者透過包裝外的「顏色」,判斷食物在保存過程中是否遭到細菌汙染及超過保存期限,未來會是很實用的生鮮守門員。

他表示,食物是否受到細菌汙染經常無法即時讓消費者或是商家知道。具即時監控功能的生物機器人,就可偵測食物是否遭外來細菌入侵,並依照設定條件發出綠光(安全),黃光(警戒),紅光(危險)等螢光訊號。

除了食物儲存警示,生物計時器功能也能運用在隱形眼鏡及醫傷部敷料上,以顏色改變提醒使用者配戴時數過長或病菌量過高,避免長期使用造成細菌感染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