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達中國人的觀點,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新華社》旗下的「中國國際電視台」(CITV)從今(十八)日起開始試播,受眾對象從亞洲起逐步推向歐美市場,該衛星頻道以實施廿四小時新聞滾動播出為目標,試圖打造中國CNN,走向世界進而向全球發聲。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北京一位監管媒體官員的話說,「正如半島電視台體現的是阿拉伯的視角,中國國際電視台將從中國的角度報導全球新聞,而不是西方的視角。」

報導指出,CITV原定十一月七日新華社建社七十八周年試播,後推遲到十八日。按規畫,此衛星電視頻道以報導中國和國際新聞為主,初期以漢語開播,預定明年一月推出英語新聞,播出範圍首先集中在亞太地區,後推向歐美市場。

目前中央電視台第九頻道已有面向國際觀眾的英語頻道,而以實現廿四小時新聞全天候滾動播出的CITV,則打破大陸傳統做法,呈現方式更接近於美國有線電視網(CNN),被視為可望成為中國的CNN。

今年三月傳出,中國有關部門已全面啟動國家公關戰略,準備動用四百五十億元人民幣,整合大陸主流媒體走向國際,以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掌握新聞宣傳的主動權,進而影響世界輿論導向。至此,大陸主流媒體風起雲湧,先後響應該項政策。出乎預料的是,如此重大的擴張動作,新華社一路低調,新華網亦無醒目報導。據稱,從十一月六日至八日,CITV不斷進行試線,滾動播出新聞,並宣稱將提供「第一時間的實地報導」、「依靠新華社的權威信息資源和分布全球的記者站,提供獨特的分析報道視角。」

不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系教授展江認為,僅靠公關不足以改變國家形象,完善制度才有可能提高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