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例行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常從年底提前到十一月底召開,一般看法是北京有意早點定好大政方針、平息爭議、釋出穩定發展訊息;不同意見者認為會議將在評價一年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的政策效果時,陷入「四兆投資」、「保八」、「國進民退」等六大經濟矛盾旋渦之中。

據透露,這次經濟工作會議對於中國明年經濟工作的架構,有三大基本點:一、高度肯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三、經濟工作的頭號任務,已由「保增長」,轉移為「擴內需」。

不過,最近一期《瞭望》周刊報導,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具有爭議性,特別是宏觀調控政策下暴露出的六大經濟矛盾:一、四兆投資是否「鼓勵」了產能過剩?二、「保八」是否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相左?三、經濟增長是否對沖了結構調整?四、擴大投資是否加劇了消費不足?五、信貸增長是否導致通膨預期的「元兇」?六、「國進民退」是真命題還是偽命題?

不贊成六大矛盾說的人認為,如果沒有「四兆」的手筆、「保八」的決心、對經濟增長的強調、大量信貸的支持、基礎投資的帶動,且不論產能過剩、結構失調及消費不足等問題,卅兆規模的大陸經濟會步入何等境地?況且,金融危機是發達國家主導的虛擬經濟產能過剩、造成市場購買力大幅短缺。全球還有數十億人處在低水平生活,應重估針對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和「擴大投資」的指責?

再者,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沿海眾多外向型企業依靠國家政策活了下來,市場復甦後,見證「中國製造」是新一輪全球化最大贏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