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位在寧波的中緯半導體公司,號稱為「浙江省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IT龍頭專案」,被發現所用設備卻是台積電早已淘汰的生產線,外界更是預估,這個半導體晶片廠要虧掉比亞迪20億元(人民幣,下同)。

《理財周報》報導,2008年10月6日,比亞迪以2億元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公司,有人猜測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王傳福有意介入半導體代工。

王傳福收購到爛攤子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知情人士表示「這個公司大概每個月要虧5000萬、這個速度至少要燒3年」;一位極其熟知寧波中緯的人士也透露「至少比亞迪要填進去20億,而且還不知道有沒有眉目。」

上述人士介紹,其實王傳福是想做電動汽車驅動電機(主要由驅動晶片與電源管理器件組成)的研發和生產,想要控制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

但關於寧波中緯的實際情況卻鮮為人知,據上述人士透露,寧波中緯完全是寧波市政府一次失敗的專案,當初投資約30億,但最終成一個爛攤子。

財務窟窿 月燒5000萬

中緯於2004年5月第一片晶片出貨後,花2年時間才達到每個月1萬片的產量,該公司董事長馮明憲曾表示,一廠有望達到4萬片/月,但直到破產時都未達成。

其中中緯所用的設備,更是台積電早已淘汰的6吋生產線;這家公司在王傳福接手前的命運,就是寧波市政府有意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該公司。

而據上述人士透露,大陸另一家知名高科技企業集團,也曾十分感興趣,不過在公司資深技術人員瞭解後,才發現原來是個財務窟窿,每個月要燒5000萬。

「按照晶片行業的培育成長規律,比亞迪在該專案上要實現標準產出,要燒三年之久、燒不起。」

這一收購亦並不被業內看好,Frost&Sullivan分析師常遠翔解釋,晶片設計產業正呈現集成化、平台化的趨勢,英特爾等巨頭都在走類似路線。「集成化是小設計公司的大敵,小公司設計一個晶片可能賣到3塊錢,而集成晶片中加一個同樣功能,只需要增加幾毛錢的成本。在這一領域並無積累的比亞迪可能事與願違。」

「改造成本巨大。」上海一汽車行業分析師如此評價,比亞迪光是在此一環節上就要投入20~30億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