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商務部預計,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總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近日發布《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預計到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行業和其他環保行業至少有2兆人民幣左右資金需求,需要注入。
北京國際金融論壇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16日在一場經濟論壇開幕時表示,中國將迎來以新能源為引領的第四次產業革命。
他稱,這些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等。「從長遠的觀點看來,氣候變化要比金融危機更加重要,因為它涉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和環境約束的今天,已經迫使全人類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發展模式。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堅持可持續發展、走綠色復甦之路,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本措施就是發展新能源。」
成思危指出,利用新能源,一、可以減輕對石油的依賴,二、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可以通過用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代替玉米和甘蔗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也可以騰出更多的土地來種糧食,四、可以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16日召開的中美綠色科技高峰論壇上,不少創投代表也紛紛趕至會場,希望與中美兩國大型能源企業、政府官員和權威專家交流綠色產業前景及其問題。在這次論壇上,中國太陽能工業巨頭無錫尚德宣布在美國東南部建立大規模全新的太陽能生產工廠,進一步拓展新能源產業的國際鏈條。「我們非常看好中國的綠色市場,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領域。」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表示,北極光目前投入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有4個,還有不少類似項目正在關注。
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投資回報,是創投關注這一領域的主要原因。「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有三大優勢:首先是生產成本優勢,其次是技術方面,最後是政府支援。」鄧峰認為,中國龐大而廉價的人力資源,使得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中具有相對優勢,此外,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因此不存在太大的障礙。而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則讓前景更為看好。「現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的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