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原名徽州,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加上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橫亙黃山市的新安江,更為它增添了一分靈氣。
黃山市位於安徽南部新安江畔,古代「徽州」的中心部位,徽州府所在地。「徽州」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重要的文化概念。
古徽州 八山一水一分田
徽州古稱「新安」,自秦朝設郡以來,已經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這裏曾先後設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為徽州,經歷元、明、清三代,下轄徽州府、歙縣、休寧縣、婺源縣、祁門縣、黟縣、績溪縣,「一府六縣」。1987年改徽州為黃山市,下轄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以及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縣和黃山風景區。
黃山市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內山丘屏列,嶺穀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山靈水秀、波流清沏,猶如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位於黃山市與浙江省交會處的天目山、與江西省交會處的黃山山脈,歙縣東北部的清涼峰、祁門縣境內的牯牛降,以及休寧西北部的齊雲山都是壯麗神奇的「天造畫境」;橫貫歙縣、黃山區、休寧、黟縣之間的黃山,峰巒峻峭、重岩疊嶂更是著名的風景勝地。
徽派樸學 中國地域顯學
古徽州以徽商、徽劇、徽菜、徽雕聞名;並且擁有繼承周敦頤、程頤、程灝,兼采釋、道思想,以朱熹「存天理、去人慾」思想為核心的「新安理學」;集大成於清代大儒戴震,重史實依據,精於考據的「徽派樸學」。由明末清初江韜、查士標、孫逸、汪之瑞-「海陽四家」奠定,風格枯淡幽冷,超塵拔俗凜若冰霜的「新安畫派」;以及重視臨床實踐,去偽存真,自宋朝到明清,培養出一百九十七位名醫、留下三百五十五部中醫學著作的「新安醫學」,以此構成的「徽學」博大精深,與「藏學」、「敦煌學」並稱中國三大地域顯學。
1987年的改名對徽州而言確實得不償失,原本屬於徽州的婺源被劃到江西省去了,績溪則劃歸宣州市管轄,最後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稱「徽州」也改成「黃山市」,一座擁有深厚歷史與文化的名城就此支離破碎,黯然淡出舞台。
傑出徽商 胡雪巖為代表
徽州也是明清時期稱雄中國商界三百多年的大商幫-「徽商」的發源地。新安地區的商業活動,在東晉時期就有文字記載,不過真正成為實力雄厚的商幫,則起於明朝成化、弘治年間;明朝嘉靖年間直到清朝乾隆、嘉慶時期,徽商勢力達到頂峰;從清道光、咸豐年間到清末民初,徽商漸趨衰落。
(文轉B3版)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