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2版)

以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代表的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商業資本之雄厚,除了發源於山西的晉商之外,無人能與之匹敵。

古徽州地區,是東晉五胡亂華時南渡衣冠的落戶地之一,南渡的世家大族帶來了中原地區重農、重儒的習性,因而文風鼎盛,向來有「東南鄒魯」之稱。徽商雖然徽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耕地不足而被迫從商,但是對「儒」的嚮往卻始終不改,形成了亦儒亦商的「儒商」性格。

植根於豐厚新安文化土壤上的徽商,是整體文化素養比較高的商幫,他們在商業活動中大多以儒學道德觀念來規範自己的經營,講究「義、利之道」,見利思義、以義取利,講求誠信,不欺妄奸詐。他們更善於把握商機,權衡輕重,在競爭中技高一籌。

此外他們大多在致富之後重視文化建設,捐資興學,刻書藏書,修方志,邀講學,培養子弟讀書入仕,謀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地方的繁榮,孕育了一大批傑出人才。自明清以來,徽商以自身的開拓進取創造了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成就,同時樹立了「儒商」的精神與形象。

徽建築 粉牆青瓦馬頭牆

來到黃山市一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優雅精緻,特色明顯,以「粉牆、青瓦、馬頭牆」為代表的「徽派建築」。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

徽派民居大多是三間、四合等格局的磚木結構樓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幾種類型。兩層多進,每一進都開有天井,充分發揮通風、透光、排水的作用,同時經過天井的折射,形成柔和的光源,表現出靜謐的感覺;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槽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體現了徽商聚財的思想。民居樓上極為開闊,俗稱「跑馬樓」。天井周圍還設有雕刻精美的欄杆和「美人靠」。大家族隨著子孫繁衍,房子一進一進套建,形成規模龐大的豪門深宅,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用料碩大而且注重裝飾。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民間俗稱為「冬瓜樑」,兩端雕出扁圓形或圓形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弘、華麗、壯美。立柱用料也一樣粗大,上部稍細,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

原味古村落 添旅遊資源

擁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內涵,黃山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雄踞域中的國之瑰寶「黃山」風景優美絕倫,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古建築,體現了遠古的繁華和富榮,而橫亙黃山市的新安江,更為它增添了一分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