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吳敦義,堪稱歷任閣揆中,最善於表達的一位,從訪談過程中,更能了解吳敦義之所以雀屏中選,獲邀成為閣揆的原因。
吳揆的口若懸河,向負盛名。他在立院接受質詢時,綠委別想在嘴上佔便宜。但吳揆深諳柔軟之重要,首創兩岸事務都先向國會報告的例子,以化解阻力、爭取支持,讓國會贏了面子,而行政單位要到裡子。
因為善於溝通,吳揆面對麥克風,不懼挑戰,也不畏於為自己辯白。日前吳揆扯上黑道事件,他不放棄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場場活動,場場說明。與歷任閣揆最大差異,他自己儼然就是「政府最佳發言人」。
但是他這樣會說話,對媒體而言,只能說好壞參半。壞的是,他會從問題的緣由盤古開天講起,只見他口若懸河,可獨白20、30分鐘,佔掉媒體發問的寶貴時間,令記者扼腕不已。
而好處是,他出口成章,字字珠璣,又曾經做過媒體人,反應敏捷,即使記者的問題沒問完,他的回答亦頗能切中要害。
吳揆儘管常自謙財經門外漢,但上任2個多月來,他經常利用空暇,親自剪報、讀報,研讀財經專業報紙,不假手他人,努力充實財經知識,亟欲填補其財經弱項的決心,由此可見。
吳揆十分認真做功課,例如台塑集團日前送給他一本厚重的台塑六輕五期投資計畫書,吳揆昨天下午利用未出席行動中常會空檔,將投資計畫書整本看完,全力協助推動。
又如,他今天將與財經幕僚討論庶民經濟施政主軸的「庶民生活改善行動方案」,不待經建會完稿,即要求幕僚向經建會索取草案,詳加研讀。
他從民眾生活百態中探求民隱,例如計程車載客率、商店招租紅紙、牛肉麵價格起落等,都是他施政的參考。因此他說,庶民經濟絕對不是做幾個物價指標而已,他一定會拿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吳揆這番話,真是說到民眾心坎裡去,但是如何做,大家還在拭目以待。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