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好轉,企業併購風又起,中國和印度併購動作頻繁,舉凡歐美重量級能源、汽車、電信產業等國際知名公司,都成了囊中物,中國與印度躍升為世界併購要角。市場法人指出,就全球併購活動來看,亞太地區併購活動快速成長,顯示在金融海嘯之後,東西方勢力消長,併購風潮已吹到亞洲市場,新興亞洲成為併購市場新秀,併購是亞股表現最新題材。
今年來中國和印度大手筆進行併購,中海油和中石化以13億收購美國安哥拉32區塊油田、中國自有品牌吉利汽車決定競購美國福特旗下富豪汽車;印度巴提電信(Bharti Airtel)以240億美元協議,併購當前南非最大行動電話業者MTN,企圖掌握新興市場行動通訊快速成長商機。
事實上,企業併購已不全是美國人的專利,亞洲企業在全球併購活動中已具舉足輕重地位。以案件量來看,今年來全球宣布的併購案共6千餘件,其中亞太地區就占31%、美國不到20%;與5年前相較,亞太占比只有20%、美國則有接近25%,兩者勢力消長情況可見一斑。
施羅德投信指出,過去屬於西方大財團玩物的「併購」,今已落入亞洲企業手中。經歷金融海嘯後,亞洲企業有如變形金剛,越來越強,在近幾年賺進大量外匯的同時,累積相當現金流量。
施羅德投信分析,截至2008年第2季,亞太企業現金相對總負債比率高達40%,美、歐只有10%~20%,應付危機能力相對充足,且去年下半年金融海嘯所引發的資產減記,亞洲企業僅虧損427億美元,只占全球總額2.5%,受傷輕微許多,因此在西方資本市場重挫、家庭及企業在去槓桿化的同時,亞洲企業反而能夠趁機撿便宜。
德盛安聯投信認為,目前亞洲不含日本企業平均本益比仍處合理範圍,亞洲股票仍值得投資,看好的投資標的包括本益比偏低的中型股,受惠於日圓升值轉單效應的台灣電子股,受惠於升息題材的能源類股等。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