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EU)廿七國領袖將於十九日在布魯塞爾舉行臨時峰會,選出第一位常任歐盟主席和相當於歐盟外長的歐盟最高外交代表。歐盟各國對人選意見不一,競爭漸趨白熱化,而過程缺乏透明性已遭到抨擊,未來四十八小時,鹿死誰手,尚難論斷。

依照規劃,歐盟廿七國領袖將在十九日晚間的一項共同餐會中,決定歐盟主席和外長人選。如果十九日的晚餐無法就人選達成共識,各國元首必須在廿日的早餐時間繼續磋商。

比利時總理 獲德法支持

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瑞典總理瑞費爾德原本期望在十九日峰會前各國可達成共識,並在布魯塞爾的晚宴中一致通過,而非在餐桌上進行辯論。

但這只是瑞費爾德的如意算盤。歐盟的事情從來沒有那麼簡單。

歐盟主席人選,現階段以比利時現任總理范榮佩(Herman Van Rompuy)呼聲最高。這位行事低調、斡旋力強、出身小國的歐洲政客,深獲德法兩國元首支持。英國首相布朗雖不排斥范榮佩,但力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擔任歐盟主席的立場堅定。

老歐洲密會 女選將抨擊

中歐、東歐和波羅地海前共產國家對「老歐洲」主要國家,關起門來企圖在幕後主導歐盟主席人選,則遭強烈抨擊。參與歐盟主席競逐的唯一女性候選人,拉脫維亞前總統維克費柏加(Varia Vike-Freiberga)指稱整個過程缺乏透明性,呼籲歐盟停止這種,「類似前蘇聯的行徑」。

精通英、法、德、拉脫維亞、西班牙五國語言,通曉義大利文和葡萄牙文,科學家背景,兩度出任拉脫維亞總統的維克費柏加對歐盟宣稱,找不到合適的女性主席人選,大加撻伐,認為這是歐盟男性政治精英對女性的侮辱。

地廣人眾的波蘭則認為,應該有一個入圍者或候選人名單,並主張參與角逐者應接受口試。

可是,這在現實上是行不通的。因為透過協商有意擔任歐盟主席的人選還包括盧森堡現任總理楊克(Jean-Claude Juncker),以及現任荷蘭總理巴克南德(Peter Balkenende)。

「總不能讓這些元首告訴他們的國民,我先出去選一下歐盟主席,如果沒被選上,再回來繼續擔任你們的領袖!」負責徵詢各國意見的瑞典總理瑞費爾德苦惱地說。

歐陸陷分歧 有利布萊爾

新舊歐洲在此一事件上愈分歧,對英國最愈有利。始終未放棄爭取歐盟主席職務的前首相布萊爾,可能因而漁翁得利。

面對《里斯本條約》通過後的第一個重大決定,歐盟的情況雖不致混亂,但顯然完全沒有共識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