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X Prize」基金會表示,經審核,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資助的「Cracker」團隊入圍該基金會舉辦的人類基因體定序競賽「Archon X Prize for Genomics」,是亞洲第一支獲參賽資格的團隊。Cracker團隊如能勝出,將獲得首獎一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

Cracker由現年五十歲的邱創汎博士領軍。邱博士出身台灣清華大學,曾擔任工研院生醫中心企畫暨資訊組組長、生物晶片計畫主持人、華聯生物科技公司(PGB)總經理。

目前獲得X Prize基金會核可參賽的共有八個團隊,贏得比賽的科學團隊須在十天內,依特定規格替一百個人類基因體定序,同時將每個基因體定序的成本控制在一萬美元以下。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指出,我國團隊有信心可以成功挑戰目標,甚至以一千美元完成目標。Cracker團隊結合生物醫學、材料化學和電腦光電等領域人才,兩年前開始準備參賽,「我們會被接受是因為工研院近幾年在基因工程研究獲得許多專利突破,尤其是結合台灣半導體優勢,發展出的CMOS(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感測技術,讓我們有機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他表示,美英日等國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一九八九年開始,經歷十五年才完成人類首次基因定序。近幾年全球基因科技研究突飛猛進,但每個人的基因不一樣,現階段要把基因科技實際應用在疾病診斷、預防和新藥研發,仍有相當困難。且以現有科技要完成一個人的基因解碼,要花好幾百萬美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因此舉辦競賽,鼓勵各國研發新工具、設備或軟體,把個人基因解碼所須費用降到一萬美元以內。

李鍾熙指出,工研院團隊此次參賽的目標是挑戰在一千美元以內就可進行個人基因解碼。這個目標困難度雖然高,但如果成功的話,對未來應用在疾病診斷、預防和新藥研發是很大突破。

據了解,已有七個團隊取得參賽資格,有的團隊更從二○○○年就加入競賽,但至今仍未有團隊成功挑戰主辦單位設定的「以每人一萬美元預算,十天完成一百個人基因解碼」目標。目前已提出方法的研究團隊最少要五萬美元才能完成個人基因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