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體電影流行於一九五○年代的美國,透過兩部攝影機同步模擬左眼及右眼所見,讓戴著特製眼鏡的觀眾,感受到「身歷其境」,影像的動態與色澤更為立體。

3D立體電影因為成本高,又常造成觀影時的不適,曾一度勢微,近年因科技突破又有捲土重來之勢。不僅動畫常以3D為訴求,許多真人電影包括《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孟漢娜演唱會》,均以3D方式拍攝造成熱潮。

台灣第一部3D電影是一九七七年由張美君導演的武俠片《千刀萬里追》,之後即少有人嘗試。

曲全立表示,3D立體電影必須研究觀眾戴上眼鏡後,都可以感到舒服的狀態。他常常去找眼科醫生討論視覺上的處理,終於找到竅門。

行政院已將數位內容視為文創產業的六大產業之一。台達電、奇美等公司都積極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