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牛肉進口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致使許多人嘗試將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希望能夠使政府有所作為。而在這段時間,甚至還有爐碴再利用所引發的毒鴨與毒米事件。這些都不能等閒視之。

不過,遺憾的是這些議題演變到最後往往變成泛政治化的議題,成為政壇人物競爭的場域。我們只能看到這些人在互翻舊帳,推諉責任。即便人民想在這件事上發聲,往往也有意無意間變調成所謂「選邊站」,而不是使政府重視民意,做出裨益於人民的決策。這種狀況,甚至導致政府在政策擬定與執行上的兩極化,不是做「大家注意得到」的建設,不然就是抱持著一種「不要出差錯就好」的心態。更明白地說,就是短視近利,只求短期效果而非以長遠眼光來考量如何使人民幸福。

人民福祉絕非是「選邊站」,也不是以二分法來畫分,同時,它不能用「政治語言」與「選舉語言」來表示,更不可以炒短線心態看待。如民意淪落為政治鬥爭的工具,而不是使人民幸福的動力,那麼國家要進步也只是緣木求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