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下MOU,兩岸金融業者都摩拳霍霍,準備到對岸大展身手,未來金融業版圖勢必改寫。而在此同時,產業界其實已與外資、陸資、港資玩起另一種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
港資吃下南山人壽,外界爭議不少,競標失敗的中信金對投標結果有懷疑,甚至一度揚言提告。不料,峰迴路轉,最後結果是變「一家親」。中策集團把三成南山股權賣給中信,未來可望讓中信掌握到五成。而中信則透過辦理私募發行廿五億股,其中近半讓中策認購。未來中策會成為持有中信金九.九五%的大股東。
在商場上,這算是一招高招。中策了解台灣內部對其「中資」、「是否長期經營」的疑慮,因為,現在變成團隊中的大股東中信是本地銀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嘛!對中信而言,一償跨足壽險、擴大版圖的心願,又拉上一個與大陸關係緊密的港資集團,未來開闢大陸市場,必然大有助益。
富邦集團吃下凱雷手中的有線電視,亦是類似情況。表面上花了三百多億元,但實際上是以集團手中持有的台灣大股票作價賣給凱雷,讓凱雷成為持有台灣大十五.五%的大股東。更早前,遠傳已準備在政府開放後,讓大陸最大的電信企業中國移動,持有近十%的遠傳股票。
過去,兩家公司的「策略聯盟」已不夠看了,因為,那還是兩家公司。現在,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緊密關係才夠看。而對原經營者而言,既可花小本擴張版圖,入股的資金,又勢必是支持原經營家族的力量。這個算盤,打得好。未來,這種CEPA一定會有更多案例出現。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