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在11月8日公布「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方案,大陸部分地區學生只要有中學校長的推薦信便可以免考,直接獲得北京大學招生面試資格,有家長認為不公平,但教育界視為破冰。

北大公布的方案,是2004年大陸「大學自主招生」政策實施以來,再次邁開「多元化招生」的前進步伐。

大陸的自主招生,就是給予部分大學自主招生的權利,由大學採用提前考試及預先錄取的方式,以保證優秀學生不因全國統一的年度高考(即台灣的大學聯考)失常,成為大學的遺珠之憾。這使得大學錄取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

自主招生比例逐漸上升

擁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大學,從2004年的22所,增加至2010年的76所。一般來講,大學自主招生比例,大致占各校招生計畫的5%-10%。目前,這一比例,正在逐漸上升中,而某些名校的自招比例,已經直逼學校招生計畫的五成。

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網站上公布的資料顯示:2009年,北京大學錄取新生人數為2761人,其中自主招生人數為1258人;清華大學共錄取3337人,其中自主招生人數為1075人。

每年的11月上旬,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大學,都會將自己制定的選拔錄取方案,向社會公布。高中生按照「中學推薦為主,個人自薦為輔」的原則,評估自身條件,經就讀中學推薦,向大學提出申請。高中生申請材料,包括在校期間德智體美發展情況,以及獲獎紀錄、特長證明等。遞交申請書截止時間,大約在11月底或12月初。

通過書面審核者,在元旦前後參加各校筆試和面試。1月下旬到2月上旬間,學校向社會公布初選名單。但入選者仍要參加每年6月初大陸全國統一高考。

自主招生入選者 高考加分

入選者可獲得高考加分資格,如同拿到進入大學的優惠券。各大學加分多少不一,一般為30分、20分、5分三個層次。理論上加分沒有上限,所以也有個別優秀考生,突破30分上限,加到60分,甚至也有個別學校直接錄取學生。

考試形式為「3+1」,「3」即語數外(中文、數學、英文)三科基礎科目,而「1」,對於理科生來說,就是物理和化學組合起來形成的一科,對文科考生來講,則是歷史與政治的組合。

一般情況下,「3」為必考科目,而「1」則根據各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學校有一定的自主性。首先,各校均可自己單獨出題。其次,有少量大學在「3」的基礎上,依據考生填報的志願,另加考一科專業科目。此外,復旦大學的「復旦水準測試」,則是一場文化綜合知識的筆試,測試內容涵蓋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電腦,共10個科目,200道選擇題,考試時間為3小時。

單科突出 清華大學直接錄取

清華大學採取了更積極的措施。2009年,清大筆試雖然採用了「3+1」的方式,但注重挖掘考生的特殊潛能。「3」和「1」不再簡單地相加計算總分,而是依需要有所側重。考生只需在某一科的考試中取得突出的成績,就可能脫穎而出。例如2009年的數學考試,全體考生的平均成績不到20分,但來自東北師大附中的考生劉峰因考了92分的高分,而直接被清華錄取。

有些大學更直接。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採高度自主招生。依據自主招生成績,直接給考生預先錄取通知書,雖然考生仍然參加高考,但成績僅為參考。這個政策只針對上海市部分高中。

以前,大陸學生想要進入大學念書,只有一種方式,即參加全國高考。大陸教育部網站的資料顯示,從2002年到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由527萬人增長到了1050萬人,但大學錄取率不高,導致「千軍萬馬闖獨木橋」的局面,考大學特別是名牌大學非常難。再加上大陸按批次填報志願錄取,以及各省市分配錄取名額不均,每年很多高分學生,因為志願填報不當等原因,而名落孫山。

千萬人報考 各省錄取不成比例

大陸高考錄取學生的方式,一直為各界所詬病。學生、家長和學校,都深受其害。大陸教育部按照地區分配名額,但事實證明這些名額分配相當不公平,明顯地向北京、上海等一線發達城市傾斜;山東、河南、山西、四川等省份,考生最多,名額卻不成比例。

大陸的高考錄取,按照一本、二本、三本、大專這四個分數線批次來進行。往往,考生如果志願填報稍有不當,就會因高分而掉落到二本大學。多年來,因運氣不佳,差幾分未能被清華北大這類第一批次的大學錄取,而掉落第二批次,甚至是第三批次的學生,不在少數。這不僅僅對於他們是損失,對於大學又何嘗不是。

自主招生,打破了高考「拚運氣」的局面。給了大學一定的自主權,能減少學校和學生雙方的遺憾。學生有了進入大學的相對自由,得以憑某些專業的特殊才能和興趣,通過單科考試,而獲得錄取。

高考統一選才堅冰慢慢融化

大陸剛成立的「C9」(北大、清華等9所名校聯盟),其中的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大學等五校,將在2010年聯合起來,進行自主聯合招生。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筆試將由五校聯合命題,而考生在參加完筆試之後,可同時申請其中兩所大學,分別參加面試。

對考生、學校來講,自主招生的方式有利於雙方,改變了以往招生模式的被動不利局面。自2004年大陸大學實施自主招生以來,原本高考統一選拔人才的堅冰,正在慢慢融化,逐步邁向更自主、更多元的開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