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解讀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始終牽動著彼此的經濟發展。1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雙方共同發布聲明。《21世紀經濟報導》從人民幣升值、中美貿易依賴角度剖析雙方合作關係,並直言中美之間的經濟平衡需以「時間換空間」。

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談,並隨後發布中美聯合聲明。聯合聲明表示,中美雙方應推動G20「追求更均衡的經濟增長框架」,雙方共同努力採取調整國內需求和相關價格的政策,促進更加可持續和平衡的貿易與增長。

此前,中美有一些意見交鋒,中方人士認為,所謂「世界經濟失衡」,歸納為人民幣匯率過低、東亞過度出口和美國的過度消費是沒有道理的。而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一部分美國人認為,即使不去考量中國因匯率賺取大量貿易順差,並將這些錢投資到美國國債壓低美國長期利率、造成誘發美國次貸危機,僅就現在而言,美國因巨額貿易逆差不得不將美元貶值,而強勁的中國經濟將再度跟疲軟的美元掛鉤,用人民幣貶值的手段不斷「爭奪」日益疲軟的世界需求。

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經濟其實可以劃分成兩個「部門」:一個是「保增長」部門,這由國有部門承擔,一個是「保就業」部門,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外貿部門,尤其是外貿部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匯率在其中承擔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國出口已經遭遇到接近20%下滑,中國的「全球經濟再平衡」方案是「擴大對美進口」來取代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這意味著美國需要降低對華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的管制。對美國來說,他們一些人則擔憂以上放鬆出口管制是一種有利於中國的「技術外溢」方式,提高日後中國的競爭力和挑戰力。

這兩種「政策考量」交織在一起,或將使得世界性的需求萎縮還將加劇,貿易保護可能成為常態。美國人儲蓄率快速上升到7%以上,並可能繼續上升,來解決房價下跌後的養老問題,這有助於美國消除對外國資金的依賴,但卻造成消費的大幅度下降,導致世界需求的進一步萎縮。而中國的出口在以「時間換取調整的空間」的過程中,或將遭遇更大的保護主義浪潮。至於美元,它不單單依靠美國國民儲蓄支撐,同時也受政府赤字的影響,如果美國政府的赤字抵消掉國民儲蓄率的上升,那麼美元依然是疲軟和貶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要求美國財政赤字保持和儲蓄率相匹配的水平是理直氣壯的,因為這兼顧了美元資產、美國外部需求和美國經濟刺激三者的平衡。

(摘錄自《21世紀經濟報導》2009-11-18,作者為唐學鵬為該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