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出身的小說家嚴歌苓和莫言,文學成就斐然,在台灣和國外都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諸多讀者,近日他們不約而同在大陸推出新書,分別是先以英文創作再譯成中文的《赴宴者》,和探討計畫生育對民間影響的小說《蛙》……
中國女兵出身、退伍後在海外半工半讀並開始寫作的嚴歌苓,幾乎拿過台灣所有知名文學獎的大獎,並多次為好萊塢電影擔任編劇。目前旅居海外的她,首次以英文創作的小說《The Banquet Bug》由台灣作家郭強生譯成中文版,這本《赴宴者》本周在大陸推出簡體版。
這並非嚴歌苓今年唯一一本新書,9月推出的《寄居者》,將目光瞄準1942年的上海。這部號稱「上海版辛德勒名單」的長篇小說,以愛情故事為核心、表現抗戰年代的小人物命運,並預計將搬上大銀幕。
無奈,文學得靠影視作品來宣傳
嚴歌苓表示,對她寫作最有幫助的有兩件事,一件是當兵,另一件是出國。「我從12歲到25歲都在當兵,先是在西藏當文藝兵,後來當鐵道兵,也因此我內心比較粗獷的特質經常會顯現在作品裡。」
1980年,年僅20歲的嚴歌苓發表電影文學劇本《心弦》,次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成影片,這是她所寫的第一個影視劇本。多產也多獎的嚴歌苓,小說經常一問世便被改編成影視劇。《少女小漁》給了李安,獲亞太地區國際電視節最佳影片獎;《天浴》給了好友陳沖,獲金馬獎7項大獎並獨得編劇獎;她又為陳凱歌編了電影《梅蘭芳》的劇本,票房表現搶眼;今年她的小說《金陵十三釵》被導演張藝謀相中,劇本正在編寫當中。然而嚴歌苓卻有點無奈地表示:「沒想到文學要用影視劇來宣傳,,這很悲哀,卻是無力扭轉的現狀。」
甫在大陸上市的《赴宴者》,是一部已廣獲西方媒體好評的長篇小說,嚴歌苓通過一個荒誕的故事,講述了一群特殊的社會群體──「宴會蟲」騙吃騙喝的怪異生活,透過他們的視角,呈現墮落與腐化的人性欲望盛宴。嚴歌苓表示,「這是我目前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的英文作品。它有些黑色幽默,整個題材都很幽默,如果用中文寫大概就不會這麼幽默了。」
抄襲自己比抄襲別人更可恥
至於被視為中國最有希望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莫言,睽違許久終於推出最新長篇小說《蛙》,將於下個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蛙》講述在大陸實行三十多年的計畫生育政策在民間的影響,可說是文學作品中很少涉及的題材。
近10年來,莫言的寫作速度放慢了,對此他表示:「新的作品應該有新的思想、新的題材、新的表現形式,如果做不到這幾點最好不要出手。」莫言認為,作家最怕的是故事、語言、思想的重複,也因此當被問到為何沉寂三年之久才出新書時,他語出驚人地指出:「作家抄襲自己比抄襲別人更可恥。」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