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對於美國總統歐巴馬此回訪華,貶多於褒。眾多評論指出,歐巴馬此行並未在中美合作上,取得實質進展,此外,歐巴馬對中國人權避而不談,也令美國保守派人士相當感冒。

《華盛頓郵報》則不客氣的直指,美國近來對中國的姿態越來越低,歐巴馬此行無論在人民幣匯率或伊朗核危機都未交涉成功,而白宮官員卻枉顧事實,說歐巴馬的訪華之旅使兩國關係「攀升至最高點」。

白宮稱中美關係攀高點

針對歐巴馬的訪問,美國官員堅稱,歐巴馬在非公開會談中「毫無保留」。白宮東亞事務辦公室主任貝德(Jeff Bader)表示,歐巴馬在人權問題上對胡錦濤所說的話,是他從事美中關係工作30年來,所聽到的最坦率之言。

該報指出,歐巴馬在競選期間,曾矢言大幅改善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然而就這次在中國參訪的行程看來,歐巴馬的建樹乏善可陳。綜覽美國總統訪中歷史,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曾在人民大會堂抨擊中國以武力鎮壓天安門暴動,當時柯林頓也指出,美國欠西班牙的錢比欠中國的還多,美國對墨西哥的貿易也是對中國貿易的兩倍,反觀今日,在中國成為美國巨大債主的同時,歐巴馬瞻前顧後的表現使得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的會場像極了「中國自己辦的記者會」。

英媒認雙方未取得共識

英國《金融時報》說,美國總統訪華期間通常會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不過這次歐巴馬低調處理的方式,無疑顯現出美國政府不希望惹惱中共。胡歐會結束後,兩位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一起露面,給人的印象是,會談期間在一系列問題上曾出現明顯分歧,包括歐巴馬此前小心迴避的西藏問題。

此外,在金融問題上,胡錦濤強調,各國有必要「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暗示美國不該對中國產品施加傾銷罪名;而歐巴馬則提到,在人民幣匯率議題上,美將這種政策視為中國重商主義的一種表現。這些信號暗示,雙方在相關問題上並未取得共識。

在阿富汗問題上,從北京方面看來,阿富汗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而歐巴馬將要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使這場戰爭進一步升級的立場,使得兩方的協商進入僵局;至於伊朗的核計畫問題,歐巴馬稱,如果德黑蘭方面不服從國際要求,會有「後果」,不過,胡錦濤在這個問題上保持緘默的態度。

《金融時報》說,要評斷歐巴馬與中國開展友好戰略接觸的政策能否奏效,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中國是否願意幫助美國對付美方官員所稱的「全球重大問題」,諸如氣候變化、核武擴散、經濟失衡,將有待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