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布希時代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暨胡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博斯金(Michael J. Boskin),投書華爾街日報提出另一種振興經濟方案,他認為,調降薪資稅能以相對較小成本,為美國創造300萬至400萬個工作機會。

博斯金表示,儘管美國景氣終於開始復甦,但美國失業率仍居高不下,使得二度實施財政振興經濟方案的壓力加劇,但若是性質類似,所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極不可能大幅超越現行振興經濟方案。

美國現行振興經濟方案獲簽署至今,該國失業人口已增加逾300萬人,若計入非自願性兼職人員和放棄找工作的失業勞工,則美國失業人口擴大逾400萬人。

根據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克雷諾(Pete Klenow)和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家畢爾茲(Mark Bils)的估算,若使社會安全的薪資稅率12.4%調降6個百分點,將為美國創造300萬至400萬個就業機會,等於振興經濟方案通過以來新增失業人口。

調降薪資稅可為企業節省成本,金額約等於裁員所省下的成本。而調降薪資稅的成本不到振興經濟方案經費的一半,也會讓員工很快地獲得更多收入,最重要的是,可做為壓抑企業裁員的誘因,事實上,這樣的措施能創造企業增聘員工的誘因。

但美國總統和國會為因應健保改革及其他立法,正準備對就業課徵巨額新稅。

美國就業和經濟成長面對5項相互關聯的阻礙:一是銀行持續減少負債、不良資產懸而未決以及銀行積弱不振使得信用仍遭遇緊縮,這對於是創造業主力的小型企業打擊尤深﹔二是美國家庭資產負債受到房屋價值和投資組合縮減的打擊,這恐怕抑制消費者支出成長﹔三是政府以補貼進行工業政策調整,與涵蓋從給薪到產品的法令,正迫使政府對眾多部門(從金融服務業、汽車業、能源業到醫療業)做出非商業性決策,然而這樣的政策從未成功,日本、韓國和歐洲都是例子﹔四是支出、赤字和負債大幅增加預告未來對工作、儲蓄、投資和就業課徵的稅率會高出許多,如此一來不只會損傷美國未來經濟,此時更是已在折損美國就業和經濟成長﹔五是聯準會(Fed)大量挹注流動性提高了未來通膨風險。

目前面對這些障礙的最佳因應之道是,以清晰且可預料的退場策略消弱政府當前以及未來對經濟掌控的行為。

討論就業首先應做到不傷害就業,意思就是得捨棄或是至少延後會扼殺就業的能源立法和健保改革立法。並且要盡快逐步取消企業、家庭和投資人擔心會成為永久競爭障礙的緊急措施,就從停辦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ARP)開始。

金融規範應著重揭露、透明度、有效的票據交換、資本適足率和新的破產程序。同時要備有以清算信託公司(RTC)為主的B計畫,以防不良資產所造成的損失超出時間、獲利能力和景氣復甦所能管控的範圍。此外,Fed必須藉由在可行的範圍內盡快且可預期地緊縮大規模的流動性挹注,以便搶先阻卻未來通膨。最後,如果可以應以長期財政改革為就業政策提供配套,即以物價取代社會安全工資指數、以實質賦稅改革取代最大範圍可能稅基及最低可能稅率等來管控企業成本增長。美國的企業稅是先進國家中第二高,這產生相當大打擊。

要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這些是較好的藥方,而且比引發爭議且欠缺效果的美國政府現行政策更加見效。

(陳穎柔整理)